[实用新型]柴油机刮碳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4632.0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覃甲惠;黄永仲;王利乐;李佑长;邓亚鹏;卢雁;冯家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4 | 分类号: | F02B77/04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45109 | 代理人: | 邱振泉 |
地址: | 537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刮碳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刮碳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功率柴油机应用中,必须加发动机机缸径,传统技术采用整体缸套结构,发动机活塞容易产生积碳,特别是活塞头部积碳严重,导致缸套磨损,造成机油耗偏高。为了降低缸套磨损,必须及时清除活塞头部积碳。传统的整体缸套结构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的柴油机刮碳环装置替代传统的气缸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同时保证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的柴油机刮碳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柴油机刮碳环装置,包括刮碳环、气缸套、刮碳环内表面、刮碳沟槽、刮碳沟槽倒角R、刮碳沟槽槽深D、刮碳沟槽槽高H,其特征在于刮碳环(1)为圆环状结构,刮碳环(1)设置于气缸套(2),刮碳环内表面(3)设置有刮碳沟槽(4),刮碳环(1)与气缸套(2)为间隙配合。
刮碳环(1)设置于气缸套(2)内。
刮碳环(1)为圆环状结构。
刮碳环(1)内表面设置有刮碳沟槽(4)。
刮碳沟槽(4)为矩形环槽。
刮碳环(1)与气缸套(2)为间隙配合。
刮碳环(1)安装在气缸套(2)顶部内孔端口。
气缸套(2)顶部内孔端口有沉孔,沉孔的孔径和高度与刮碳环(1)配合制做,刮碳环(1)安装在这沉孔里。
刮碳沟槽槽高H=3~10mm,碳沟槽槽深D=0.4~3mm,刮碳沟槽倒角R=0.5~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刮碳环内表面设置有刮碳沟槽,能有效去除活塞头部积碳,避免由于活塞头部积碳严重造成缸套磨损,造成机油耗偏高,提高了柴油机的寿命和整机可靠性;刮碳环设置于气缸套内,无需重新设置气缸套;刮碳环与气缸套为间隙配合,容易拆卸可单独更换。可大大降低现有技术的气缸套的整体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刮碳环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刮碳环装置中的刮碳环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刮碳环装置的I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刮碳环(1)、气缸套(2)、刮碳环内表面(3)、刮碳沟槽(4)、刮碳沟槽倒角R、刮碳沟槽槽深D、刮碳沟槽槽高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刮碳环(1)安装于气缸套(2)内。刮碳环(1)与气缸套(2)为间隙配合。
如图2、图3所示,3个刮碳沟槽(4)均布于刮碳环内表面(3),刮碳沟槽为矩形环槽;刮碳沟槽槽高H=(5~8)mm;刮碳沟槽倒角R=(0.1~0.8)mm;碳沟槽槽深D=(0.8~2)mm。
如图1至图3所示,刮碳环(1)与气缸套(2)为间隙配合,刮碳环内表面(3)设置有刮碳沟槽(4),刮碳沟槽(4)均布于刮碳环内表面(3),发动机工作时刮碳沟槽(4)能及时清除活塞头部积碳。
实施例2,一种柴油机刮碳环装置,包括刮碳环、气缸套、刮碳环内表面、刮碳沟槽、刮碳沟槽倒角R、刮碳沟槽槽深D、刮碳沟槽槽高H,其特征在于刮碳环(1)为圆环状结构,刮碳环(1)设置于气缸套(2),刮碳环内表面(3)设置有刮碳沟槽(4),刮碳环(1)与气缸套(2)为间隙配合。刮碳环(1)设置于气缸套(2)内。刮碳环(1)为圆环状结构。刮碳环(1)内表面设置有刮碳沟槽(4)。刮碳沟槽(4)为矩形环槽。刮碳环(1)与气缸套(2)为间隙配合。刮碳环(1)安装在气缸套(2)顶部内孔端口。气缸套(2)顶部内孔端口有沉孔,沉孔的孔径和高度与刮碳环(1)配合制做,刮碳环(1)安装在这沉孔里。刮碳沟槽槽高H=3~10mm,碳沟槽槽深D=0.4~3mm,刮碳沟槽倒角R=0.5~1.2mm。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刮碳环装置刮碳环内表面设置有刮碳沟槽,能有效去除活塞头部积碳,避免由于活塞头部积碳严重造成缸套磨损,造成机油耗偏高,提高了柴油机的寿命和整机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刮碳环装置刮碳环设置于气缸套内,无需重新设置气缸套;刮碳环与气缸套为间隙配合,容易拆卸可单独更换。可大大降低现有技术的气缸套的整体改造。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考虑到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4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