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外炉成型机升降柱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6091.5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1/00 | 分类号: | C03B11/00;C03B2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8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外炉 成型 升降 支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外炉成型机升降柱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炉外炉成型机是一种玻璃成型设备,由升降柱驱动升降,升降杆受成型机压力,即升降柱为承受轴向压力的直杆。由于升降柱升降行程长,在成型机轴向压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失稳,所谓失稳就是不仅产生轴向变形,而且还在横向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其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炉外炉成型机升降柱支撑机构,对升降柱进行支撑避免其产生失稳。
本实用新型的炉外炉成型机升降柱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升降柱直径两端、轴向水平的两个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圆周上开有与升降柱圆弧内切的第一圆槽。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升降柱直径两端、轴向水平的两个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圆周上开有与升降柱圆弧内切的第二圆槽,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沿升降柱轴向间隔、径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由连接在第一支撑机构上的升降机构驱动可升降。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转轮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转轮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第一支座上轴向固定的螺套和由螺套的螺纹驱动升降的螺杆,所述第二支座连接在螺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炉外炉成型机升降柱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升降柱直径两端、轴向水平的两个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圆周上开有与升降柱圆弧内切的第一圆槽。两个第一转轮对升降柱形成支撑,避免升降柱产生失稳。当升降柱升降时可驱动两个第一转轮转动,也就是两个第一转轮可以被动转动并对升降柱形成转动支承,升降柱受到的阻力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炉外炉成型机升降柱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包括分别位于升降柱直径两端、轴向水平的两个第一转轮11,所述第一转轮的圆周上开有与升降柱100圆弧内切的第一圆槽12。升降柱100在两个第一圆槽12围成的圆内,两个第一圆槽12围成的圆周与升降柱100的外圆轮廓重合,两个第一转轮11对升降柱100形成支撑,避免升降柱100产生失稳。当升降柱100升降时可驱动两个第一转轮11转动,也就是两个第一转轮11可以被动转动并对升降柱100形成转动支承,升降柱100受到的阻力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支撑机构2,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包括分别位于升降柱直径两端、轴向水平的两个第二转轮21,所述第二转轮21的圆周上开有与升降柱圆弧内切的第二圆槽22,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与第一支撑机构1沿升降柱轴向间隔、径向垂直设置。第二支撑机构2对升降柱100的支撑原理相同,第二支撑机构2位于第一支撑机构1的下方,第二支撑机构2的两个第二转轮21所在的直径与第一支撑机构1的两个第一转轮11所在直径相垂直,也就是第一支撑机构1对升降柱100在X轴形成支撑,第二支撑机构2对对升降柱100在Y轴形成支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由连接在第一支撑机构1上的升降机构3驱动可升降。可以根据升降柱100的长度调整第一支撑机构1与第二支撑机构2之间的距离,使升降柱100在整个长度范围内得到均衡的支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转轮的第一支座13,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转轮的第二支座23,所述第一支座13与第二支座23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位于第一支座上轴向固定的螺套31和由螺套31的螺纹驱动升降的螺杆32,所述第二支座23连接在螺杆32上。第一支座13上具有限位架14,限位架14将螺套31轴向两个端面进行限位,螺套31转动将转换为螺杆32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座23及第二支座23上的第二转轮21上下移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6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