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阻线收纳装置和切换电容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7016.0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6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成燕;赫尔曼·坦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收纳 装置 切换 电容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阻线收纳装置和包括该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切换电容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可快速切断交流或直流主回路与负载之间的导通或断开,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切换电容接触器(CapacityDutyContactor)是一种用于负载为电容的接触器。传统的切换电容接触器包括一接触器主体部和一触头组件。该接触器主体部包括一第一触头,该触头组件包括一第二触头,第二触头与一限流电阻串联后并联在接触器的第一触头上。在切换电容接触器吸合的时候,这个第二触头会提前接通,通过限流电阻给电容预充电,在切换电容接触器接通后该第二触头断开。限流电阻通常采用较长的电阻线,连接于接触器主体部和触头组件之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电阻线收纳装置和切换电容接触器,能够方便地容纳限流电阻线,防止限流电阻线被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阻线收纳装置,用于收纳切换电容接触器的限流电阻线,包括:
一收纳机构,包括三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腔体,每一所述腔体(311,313,313)能够分别容纳一限流电阻线(41,42,43);和
一第一连接机构,用于收纳机构的安装连接。
该电阻线收纳装置能够方便地容纳限流电阻线,防止限流电阻线被损伤。
在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三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腔体绕轴排列,三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共用一第一面状部,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共用一第二面状部,第三腔体和第一腔体共用一第三面状部,第一面状部、第二面状部和第三面状部相交于轴。该三个腔体绕轴排列,排列紧凑。
在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再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面状部与第二面状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第二面状部与第三面状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第三面状部与第一面状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该三个腔体绕轴均匀排列,结构均衡。
在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的容纳空间大于第二腔体的容纳空间,第一腔体的容纳空间大于第三腔体的容纳空间。第一腔体容纳空间大,利于散热。
在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腔体还包括:
一第四面状部,与第一面状部相交且沿着远离第二腔体的方向延伸,和
一第五面状部,与第三面状部相交且沿着远离第三腔体的方向延伸;
第二腔体还包括:
一第六面状部,与第二面状部相交且沿着远离第三腔体的方向延伸;
第三腔体还包括:
一第七面状部,与第二面状部相交且沿着远离第二腔体的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均为不封闭结构。
该三个腔体均不封闭,有利于散热,方便限流电阻线的收纳和取出。
在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面状部和第五面状部平行于第二面状部,第六面状部和第七面状部垂直于第二面状部且位于同一平面,第六面状部包括复数个彼此分离的第一齿状部,第七面状部包括复数个彼此分离的第二齿状部。第四面状部、第五面状部、第六面状部和第七面状部能够形成长方体的外部轮廓,适于将电阻线收纳装置安装于一平面上。第一齿状部和第二齿状部,易于散热。
在电阻线收纳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腔体还包括:
复数个第三齿状部,与第四面状部相交且朝着第五面状部延伸,和
复数个第四齿状部,与第五面状部相交且朝着第四面状部延伸;
第二腔体还包括:
复数个第五齿状部,每一第五齿状部与一第一齿状部相交且朝着第一面状部的方向延伸,和
复数个第六齿状部,每一第六齿状部与一第二齿状部相交且朝着第三面状部的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机构为一钩状部,与第四面状部固定连接。
第五齿状部有利于固定容置与第二腔体内的限流电阻线,第六齿状部有利于固定容置与第三腔体内的限流电阻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7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