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8854.X | 申请日: | 2015-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4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斌;王天顺;汪洪涛;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117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双金属 焊缝 中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切削金属的带锯条普遍采用双金属钢带,该种双金属钢带是由高速钢和弹簧钢构成,其中,制作锯齿是采用高速钢,而制作环形锯带是采用弹簧钢,为此,用高速钢和弹簧钢制作的带锯条不仅具有非常理想的切削金属的性能,而且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在用双金属钢带制作带锯条的过程中,首先利用机械夹具将双金属钢带按照工艺尺寸紧密夹持,而后在将两种材料拼缝处施以高能束焊,并施以挤压,最终制成切削金属的带锯条。虽然该种带锯条具有非常好的切削金属性能和制作成本较低,但在采用高能束焊接时,因夹具和双金属钢带都存在热变形,束流的恒定也有一点的范围,致使机械夹具和双金属钢带会产生一定的公差,从而易造成焊缝中心距存在横向漂移和造成两种材料一边融合的多,一边融合的少,以及会形成脱焊等现象,所以,要求焊缝的中心距必须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
在现有技术中,检测双金属钢带拼焊成形有一系列的质量要求,特别是焊缝中心距的检测尤为重要,因焊缝中心距是指两种材料焊缝中心处至齿材边缘的距离,且两种材料紧密贴合制成锯齿的宽度,其锯齿宽度规格范围有0.9毫米、1.1毫米、1.3毫米等,而公差在±0.002毫米,焊缝宽度要求在0.30-0.40毫米,所以,要想检测出尺寸较小的焊缝中心距非常不易。
现有检测手段大都采用显微镜测量,首先是要制作待检测材料的横截面试样,然后在显微镜下放大后作尺寸测量。在用显微镜检测带材时,必须将已焊接的带材分开,所以,该种测量的方式会造成损耗;同时因该是一种抽检,检测数量和带材成品率是相互矛盾的,为了提高成品率,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带材首尾采样检测,所以,对焊缝的检测是不完全的,并且不能够对整卷带材作全面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复合带偏移方式进行视觉检测以解决复合带破损问题的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包括用于限定复合带上下左右移动的滚轮夹具和安装在云台组件上的由检测控制器控制的照相机,以及与检测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用于测算出焊缝中心距坐标参照值的计算机。
所述滚轮夹具包括限制复合带上下跳动和变形的4组滚轮夹具,以及限制复合带左右移动的2组滚轮夹具。
所述复合带焊缝轮廓边缘两侧分别安装有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是采用滚轮夹具来防止复合带上下左右移动,然后利用照相机拍照后通过计算机测算出焊缝中心距坐标参照值,所以,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测算速度非常快;同时因该装置是利用在线检测焊缝中心距的方式,一方面可消除利用显微检测制作试样的等待检测结果,另一方面检测速度高于复合带的焊接速度,可以做到全面检测不漏检,且是一种无损的检测。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主视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是图1中复合带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4是图1中复合带主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这4个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滚轮夹具1、检测控制器2、照相机3、照明灯4和计算机(图中没有给出)。其中,滚轮夹具1包括设置在复合带5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四个滚轮11,每上下两个滚轮11为一组滚轮夹具1,共为四组滚轮夹具1,而在复合带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滚轮12,每侧两个滚轮12为一组滚轮夹具1,共为二组滚轮夹具1。由于在复合带5的上下表面和两侧均设置有滚轮夹具1,在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的部位时,可防止复合带5在行进的运动中产生上下跳动,所以,该种测量双金属钢带焊缝中心距不会影响成像焦距变化和成像不清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8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处理输入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视觉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