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耐火保温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0941.9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颖;唐红;王雪飞;李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1/40 | 分类号: | E04C1/40;E04B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耐火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耐火保温砖。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材料的耐火和保温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安全防火与节能环保中重要的一环,现有的耐火保温砖砌体,为了追求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通常通过增大材料的气孔率与孔隙率或者加设耐火层与保温层来实现保温耐火的目的,但是孔隙率的增大必然会导致材料的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安全且容易损坏;同时加设的耐火层与保温层之间容易脱落,普遍采用用金属筋加固的做法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使得成本增加,实际应用中往往会为了强度损失一部分孔隙率和气孔率,使保温耐火性能部分降低,而现在的墙体保温所使用的墙体材料大多为聚苯板,挤塑板等易燃板材,缺乏阻燃层的保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耐火保温砖,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耐火保温砖彻体,保温性能低,耐火强度差,结构强度较低,耐火层与保温层之间容易脱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耐火保温砖,包括砖体、上述砖体上开有上下贯穿砖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空腔,上述两个空腔内均填充保温材料,上述砖体左、右端面及前端面上均设置有保温层,上述砖体左、右端面的保温层外均粘覆有耐火面砖,上述砖体后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方柱。
作为优化,上述空腔设置为方形空腔。
作为优化,上述耐火面砖位于砖体左、右端面的下端。
作为优化,上述连接方柱位于位于砖体后端面中部的上端。
作为优化,上述连接方柱的高度与耐火面砖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砖体的高度,且上述连接方柱下端面的高度大于等于上述耐火面砖上端面的高度。
作为优化,上述耐火面砖的宽度小于等于连接方柱宽度的1/2。
作为优化,上述砖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起圆柱。
作为优化,上述砖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若干凸起圆柱竖直方向一一对应的若干圆孔,且上述圆孔的深度大于等于凸起圆柱的高度。
作为优化,上述砖体左、右端面的保温层上均镶嵌有若干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耐火强度高,保温性能佳,易于使用,铺设结构牢固,节省材料,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的铺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砖体,2、空腔,3、保温层,4、耐火面砖,5、连接方柱,11、凸起圆柱,12、圆孔,31、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耐火保温砖包括砖体1、上述砖体1上开有上下贯穿砖体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空腔2,上述两个空腔2内均填充保温材料,上述砖体1左、右端面及前端面上均设置有保温层3,上述砖体1左、右端面的保温层3外均粘覆有耐火面砖4,上述砖体1后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方柱5。
上述空腔2设置为方形空腔。
上述耐火面砖4位于砖体1左、右端面的下端。
上述连接方柱5位于位于砖体1后端面中部的上端,上述连接方柱5的高度与耐火面砖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砖体1的高度,且上述连接方柱5下端面的高度大于等于上述耐火面砖4上端面的高度;上述耐火面砖4的宽度小于等于连接方柱5宽度的1/2,砖体在铺设过程中,交错铺设时,连接方柱5和耐火面砖4相互交错吻合,提高整个墙体的结构强度。
上述砖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起圆柱11。
上述砖体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若干凸起圆柱11竖直方向一一对应的若干圆孔12,且上述圆孔12的深度大于等于凸起圆柱11的高度,砖体在层层叠加铺设过程中,上层砖体下端面的圆孔12与下层砖体上端面的凸起圆柱11插接,使铺设结构强度更高。
上述砖体1左、右端面的保温层3上均镶嵌有若干保温板31,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0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