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限位的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1039.9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孟森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萨克斯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58 | 分类号: | F16F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限位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压限位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前进,普通消费者对于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减振器隶属于汽车底盘,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地面传递而来的振动,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操控性能。
在传统的减振器上,由于鉴于减振器工作行程的限制,在遇到大坑路面或者特别不平整的路面时,减振器的复原行程达到极限,只有采用硬档块方式阻断减振器的复原行程,是一种撞击式的限位。
但是,撞击式限位会造成减振器内部撞击,从而导致零件早期损坏,此外,减振器在大坑或者特别不平整路面时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减少减振器内部撞击且提高稳定性的液压限位的减振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减振器内部撞击且提高稳定性的液压限位的减振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压限位的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工作缸、止推环、开口活塞环、传力套、连接座和传力弹簧,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位于工作缸的内侧,工作缸的内壁上设有液流槽,活塞杆的外侧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止推环、传力套、连接座和传力弹簧,传力套的外侧套设有开口活塞环,开口活塞环位于止推环的上端面。
所述的液流槽位于止推环的外侧。
所述的止推环的上表面与传力套的底部接触,传力套的顶部设在连接座的凹槽内,连接座的顶部与传力弹簧的底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液压限位结构,利用液压原理改变液压节流的方式产生液压力来防止复原限位撞击,从而减少减振器内部撞击引起的零件早期损坏,同时增加减振器在大坑或者特别不平整路面时的稳定性,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及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1为活塞杆;2为工作缸;3为止推环;4为开口活塞环;5为传力套;6为连接座;7为传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压限位的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工作缸、止推环、开口活塞环、传力套、连接座和传力弹簧,其特征在于:活塞杆1位于工作缸2的内侧,工作缸2的内壁上设有液流槽,活塞杆1的外侧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止推环3、传力套5、连接座6和传力弹簧7,传力套5的外侧套设有开口活塞环4,开口活塞环4位于止推环3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中,液流槽位于止推环3的外侧。
止推环3的上表面与传力套5的底部接触,传力套5的顶部设在连接座6的凹槽内,连接座6的顶部与传力弹簧7的底部接触。
当减振器在常规工作状态时,其开口活塞环4处于工作缸2的液流槽位置,内部液压油能正常地在液流槽上下流动。
当遇到大坑或者特别不平的路面时,活塞杆1急剧拉升,通过止推环3,传力套5,连接座6把开口活塞环4推出工作缸2的液流槽位置,同时让传力弹簧7压缩,由于节流的作用,产生阻力,阻止活塞杆1急剧向上拉升,从而防止了复原限位撞击,并且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当行驶到正常路面时,活塞杆1向下运动,在传力弹簧7由压缩自然伸展的力的作用下,把开口活塞环4又推到工作缸2液流槽位置,恢复常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萨克斯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萨克斯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1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及飞轮
- 下一篇:一种凸台式汽车后减振器外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