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大收集面积的防蒸发野外集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1141.9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江巧宁;王莎;陈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大 收集 面积 蒸发 野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及储存实验设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扩大收集面积的防蒸发野外集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文同位素实验当中往往需要收集研究区降水,测试降水同位素作为参考值。降水收集通常在野外进行,收集到的降水也因为不能及时封存,发生蒸发等原因,导致测试的同位素值不准确。因此,收集过程中的防蒸发装置是相当重要的。若收集的降水量过小,测试仪器则无法进行测试,因此扩大雨水收集量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扩大收集面积的防蒸发野外集雨装置,以有效解决在野外收集雨水、雨水蒸发以及集雨装置不牢固等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扩大收集面积的防蒸发野外集雨装置,包括雨水扩大收集组件,雨水扩大收集组件下方的集雨组件和支撑固定组件;其中,雨水扩大收集组件包括顶罩、一组接雨漏斗、一组漏斗夹和一组漏斗导管;所述雨水扩大收集组件通过漏斗导管与集雨组件连接并将收集的雨水送入集雨组件中;支撑固定组件包括位于顶罩下方的第一支架和位于集雨瓶下方的第二支架。
更进一步的,集雨组件包括第一瓶塞、防蒸发管、有孔内管、中空塑料塞、第二瓶塞和集雨瓶,中空塑料塞位于有孔内管的内部,有孔内管位于防蒸发管的中部,有孔内管上方连接第一瓶塞,有孔内管下方连接第二瓶塞,第二瓶塞下连接集雨瓶。
更进一步的,接雨漏斗通过漏斗夹分别固定于顶罩的四个边角下方,每个接雨漏斗颈口下方分别通过漏斗导管与下方集雨组件的第一瓶塞紧密连接,降雨从顶罩流入接雨漏斗后直接进入漏斗导管,从而扩大收集雨水。
更进一步的,漏斗夹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架上部,另一端固定接雨漏斗颈口,通过上下调整漏斗夹在第一支架上的位置,使接雨漏斗口部在顶罩的四个边角下方。
更进一步的,有孔内管的顶部、底部和侧壁上均开设孔洞,顶部的孔洞使雨水从漏斗导管流入有孔内管,侧壁上的孔洞使有孔内管和防蒸发管连通,底部的孔洞使雨水从有孔内管流至集水瓶中,有孔内管的顶部、底部和侧壁上的孔洞的直径小于中空塑料塞的直径,可保证中空塑料塞在有孔内管内上下移动而不跑出。
更进一步的,第二支架的上部为三棱柱箱或三棱柱框,该三棱柱箱或三棱柱框的下部为三个支脚,采用该结构的第二支架牢固、不易倒,适应于野外复杂的天气状况。
本实用新型中,中空塑料塞在有孔内管中的位置通过雨水进行控制:中空塑料塞在没有雨水流入的情况下受重力作用自动落到有孔内管的底部,起到防止集雨瓶中已收集雨水蒸发的作用;雨水流入防蒸发管使中空塑料塞在浮力作用下浮起,从而使雨水顺利流入集雨瓶,实现了雨水的收集;雨水充满防蒸发管时,中空塑料塞堵住漏斗导管,此时雨水不能继续进入集水瓶,起到防止雨水蒸发的作用。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牢固、成本低,适用于野外雨水收集,中空塑料塞在防蒸发管中的位置通过雨水进行控制,能够扩大雨水收集面积,防止已收集雨水蒸发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收集雨水的效率。其次,使用本装置收集到未蒸发过的“雨水”可以减小同位素测定实验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接雨漏斗及漏斗导管放大图;
图3为集雨组件中的防蒸发管及中空塑料塞放大图;
图4为支撑固定组件中的第二支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11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控制害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