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4577.3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9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卢泽民;王锐;杜铮;廖剑;舒虹杰;秦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430345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膜控温 移动 苗床 自动 降温 加湿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一种覆膜控温移动苗床,是基于移动苗床的温室“小环境”育苗解决方案,即通过移动苗床拱棚装置、加热隔热系统,建立苗床及作物的独立加热保温小环境,实现节能降耗;进一步利用苗床覆膜机自动完成塑料薄膜的覆盖、卷收功能,解放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但在封闭“小环境”拱棚装置中进行育苗的同时,由于拱棚结构上端的卷膜和支架遮挡,无法使用温室原有的自动喷灌系统进行降温加湿灌溉;利用人工灌溉进行降温和加湿,用工成本过高、劳动强度过大,且灌溉不均匀。这些都非常不适应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节水灌溉的实际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覆膜控制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在移动苗床内,即拱棚装置中吊装灌溉管道和雾化喷头,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温湿度值,自动开启变频水泵,进行灌溉,对拱棚“小环境”的育苗进行降温加湿灌溉,最大限度地满足育苗生长需求。同时,当移动苗床积水到达一定位置时,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值,自动开启回收水泵,进行灌溉余水收集,进入水源池,实现灌溉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主要包括主管道,变频水泵,砂石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第一电动阀,覆膜控温移动苗床,第二电动阀,回收管道,回收水泵,其特征在于:
主管道的入口端安装有拦污栅,拦污栅通过主管道与变频水泵连接,变频水泵通过主管道与止回阀连接,止回阀通过主管道与砂石过滤器连接,砂石过滤器通过主管道与叠片过滤器连接,叠片过滤器通过主管道与第一电动阀连接,第一电动阀通过主管道与排气阀连接,排气阀通过主管道与压力表连接,压力表的出口即为主管道的出口端;
支管通过大小头与主管道连接,软管通过两侧的外丝转化头与支管连接;
PE管通过外丝直接与支管连接,PE管上的雾化微喷头均匀安装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上;
水晶膜槽通过覆膜控温移动苗床安装在苗床内框槽腔中,温湿度传感器安插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的育苗穴盘内,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水晶膜槽上;
出水口安装在水晶膜槽上,出水口通过回收管道与第二电动阀连接,第二电动阀通过回收管道与回收水泵连接,回收水泵通过回收管道与水源池连接,形成循环管路。
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通过控制线与灌溉智能控制柜连接;
所述的变频水泵、回收水泵通过电缆线与灌溉智能控制柜连接;
所述的主管道、支管、回收管道均为PVC管;
所述的水晶膜槽为四周与底带出水口的槽型封闭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循环利用、节能降耗、高效智能、降低劳动强度,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源池,2-拦污栅,3-主管道,4-变频水泵,5-止回阀,6-砂石过滤器,7-叠片过滤器,8-第一电动阀,9-排气阀,10-压力表,11-大小头,12-支管,13-软管,14-外丝转化头,15-外丝直接,16-水晶膜槽,17-温湿度传感器,18-PE管,19-液位传感器,20-出水口,21-覆膜控温移动苗床,22-雾化微喷头,23-第二电动阀24-控制线,25-灌溉智能控制柜,26-回收管道27-回收水泵,28-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覆膜控温移动苗床自动降温加湿灌溉系统,主要包括主管道3,变频水泵4,砂石过滤器6,叠片过滤器7,第一电动阀8,覆膜控温移动苗床21,第二电动阀23,回收管道26,回收水泵27,其特征在于:
主管道3的入口端安装有拦污栅2,拦污栅2通过主管道3与变频水泵4连接,变频水泵4通过主管道3与止回阀5连接,止回阀5通过主管道3与砂石过滤器6连接,砂石过滤器6通过主管道3与叠片过滤器7连接,叠片过滤器7通过主管道3与第一电动阀8连接,第一电动阀8通过主管道3与排气阀9连接,排气阀9通过主管道3与压力表10连接,压力表10的出口即为主管道3的出口端;
支管12通过大小头11与主管道3连接,软管13通过两侧的外丝转化头14与支管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未经武汉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4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调节支撑柱模块的树木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农作物育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