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肢制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5063.X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欣欣;王晓杰;马玉芬;王杜渐;石洋;孙淑真;代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肢 制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术后的上肢制动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制动装置均为医生用硬纸或杂志筒状固定,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前臂内旋,所以不能防止加压包扎移位,从而导致血肿发生。同时由于硬纸或杂志进行筒状固定不利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而且边缘较硬可以增加周围皮肤产生压疮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科介入术后的上肢制动支架,该支架可以固定肘关节及前臂,防止患者肢体出现肘关节弯曲及前臂内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上肢制动支架,包括:制动支架主体、固定带、内衬和制动支架主体部分设置的底托;
所述制动支架主体与所述固定带连接;
所述内衬位于制动支架主体内部;
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制动支架主体的底部,支撑整个支架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患者经肱动脉介入术后血肿发生率约为10%,肱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后,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穿刺上肢的制动,通过制动支架主体控制上肢防止肘关节弯曲,通过固定带进行固定前臂及手,从而防止前臂内旋,减少穿刺点加压包扎移位,大大降低穿刺点血肿的发生率,制动支架装置内衬可防止压疮发生,同时主体带有多孔,增加透气性,从而增加患者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上肢制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外科介入术后的上肢制动支架,包括制动支架主体、固定带2、内衬3和制动支架主体部分设置的底托4;
所述制动支架主体与所述固定带连接;
所述内衬位于制动支架主体内部;
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支撑整个支架主体。
所述制动支架主体还包括多个侧翼1;所述侧翼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5。
上述固定带为调节式固定带,并且在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固定锁扣6。所述固定带通过螺钉与制动支架主体连接。
上述制动支架还设置有防压垫和钢条;所述防压垫7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上;所述钢条设置在所述底托的背部。所述钢条和上述底托可以防止肘部弯曲。
在上述制动支架的前端还设置一防止前臂内旋的拇指固定带8,该拇指固定带用于固定拇指,以防止前臂内旋。
上述底托的两端设置为弯曲支脚9,该弯曲支脚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在所述侧翼的内层还设置有内衬垫。
上述实施例使用过程如下:
当患者行肱动脉介入手术后,医生予以穿刺点加强压包扎后,将穿刺上肢置入上肢制动支架内,使用固定带将患者穿刺上肢固定于制动支架内。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50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肛门袋
- 下一篇:硝酸硫脲作为固体硝化试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