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遥控接收装置及包含该遥控接收装置的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7161.7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康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25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遥控 接收 装置 包含 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电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遥控接收装置及包含该遥控接收装置的电视。
背景技术
根据电视市场的流行趋势,超窄边已经成为电视产品的标志性特征。但是,红外接收及指示灯的安装,会导致整机下部局部凸出较多,从而达不到窄边效果。
目前市场上的电视产品为实现超窄边的效果,采用的是在下部边框额外增加红外接收及电源指示灯的结构。此方式达不到简洁的外观效果,增加的结构导致整机外观不协调且显得突兀。
目前市场上电视产品为实现超窄边设计,主要有两种技术解方案:第一种是加宽下部边框,此方式的技术缺点如下:1、因对下部边框宽度的增加,与真正意义上的超窄边框有差距;2、下部边框的单一增加也使产品的协调性大打折扣;第二种是红外接收板及电源指示灯板集成于FPC并贴附于中框或后壳,此方式的技术缺点如下:1、成本高;2、柔性FPC线材在拆装中受拉易损坏和脱落;3、线材组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遥控接收装置及包含该遥控接收装置的电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遥控接收装置,包括:透明导光条、电路板及遥控接收探头;
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透明导光条上,所述遥控接收探头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透明导光条呈“L”字形,所述透明导光条具有圆弧拐角,所述遥控接收探头贴合于所述透明导光条的所述拐角一端。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光条上设有卡扣,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透明导光条上。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光条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通过所述卡扣固定。
优选的,所述收容槽的槽口边缘与所述拐角的一端毗邻,所述遥控接收探头贴合于所述透明导光条的所述拐角一端。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光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光条上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螺丝过孔。
一种电视,包括上述遥控接收装置,还包括电视本体,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安装于所述电视本体上。
优选的,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孔配合,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安装于所述电视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遥控接收装置位于所述电视本体的底部。
此新型遥控接收装置采取的是电路板、遥控接收探头与透明导光条组合的方式,隐藏于电视本体的面框之内,外露小段导光柱紧贴面框下侧,整机简练,无突兀感。
此新型遥控接收装置直接采用螺丝固定于五金背板,节省了电视本体面框下部与遥控接收装置关联的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面框底部宽度,同时使整个装置的组装更为便捷。
红外信号通过透明导光条的外露边缘传导至圆弧拐角处折射,光路变向,变向后的红外光信号被紧密贴合于透明导光条的遥控接收探头有效的采集并传导。
此种结构的遥控接收装置,通过设置透明导光条、电路板及遥控接收探头,具有以下优点:
1、很好的解决了超窄边产品红外接收板及指示灯的结构固定;
2、不仅实现了产品的功能,同时产品的外观也得到了保证;
3、此种结构方式固定更可靠,更有利于遥控接收功能的实现;
4、为产品实现更窄的效果找到了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遥控接收装置其中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遥控接收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遥控接收装置其中一视角的平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遥控接收装置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将遥控接收装置安装于电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型一实施例的遥控接收装置10在两个不同视角状态下的立体图。
一种遥控接收装置10,包括:透明导光条100、电路板200及遥控接收探头300。
电路板200安装于透明导光条100上,遥控接收探头300焊接于电路板200上。透明导光条100呈“L”字形,透明导光条100具有圆弧拐角110,遥控接收探头300贴合于透明导光条100的拐角110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康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康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7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