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检测装置用自动送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8266.4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金惠明;陈小福;徐姚松;吴月琴;顾计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0 | 分类号: | B65G13/00;B65G4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4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检测 装置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送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检测装置用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在如今的社会上应用很广泛,比如石油化工行业和热交换器等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因此钢管行业也是一个发展蓬勃发展的产业具有很大的前景,据统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粗钢产量将突破9.3亿吨,钢管的产量8500万吨,无缝钢管产量可达4000万吨,焊管产量4500万吨,无缝钢管和焊管比为44∶56,钢管出口应达到2000万吨以上,其中无缝钢管出口应在1000万吨以上,焊管出口亦在1000万吨以上,钢管生产后需要进一步的加工,而钢管的质量体积较大,送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现有技术还有利用手工送料的工序存在,而送料的快慢和自动化程度严重制约着工序的快慢和经济效益,因此很有必要提出一种钢管检测装置用自动送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管检测装置用自动送料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管送料困难,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管检测装置用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支撑箱体、若干辊子、若干翘板、第一摇杆、若干第一连接杆、第一钢管架第二连接杆、第二摇杆、第二钢管架、若干第三连接杆和电机和控制箱,所述若干辊子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支撑箱体的上方,所述每个辊子的左侧都布置有翘板,所述若干翘板与所述第一摇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摇杆可旋转的悬挂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着所述支撑箱体和第一钢管架,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枕在所述支撑箱体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着所述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摇杆可旋转的悬挂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钢管架和第二钢管架,所述电机和控制箱与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连接和辊子电连接,位于装置的最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箱体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钢管架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三侧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辊子呈马鞍形,最低点与所述翘板平躺时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翘板还设有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翘板翘起来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杆平躺时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杆随所述第二摇杆旋转翘起时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钢管架还设有第五侧板,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五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高度高于所述第三侧板的高度,所述第四侧板高度高于所述第五侧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管检测装置用自动送料装置,只需把钢管放置在辊子上,通过电机和控制箱控制辊子的转速,使钢管向前运动,无需工人的搬运,节省了劳动力,再通过电机和控制箱控制第一摇杆的旋转,使得钢管顺着翘板下滑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滑落到第二钢管架,很方便的钢管的收集上料,也可以对于不同的钢管,通过控制第二摇杆旋转使得第二连接杆翘起,使得钢管沿第一连接杆滑落到第一钢管架,实现钢管的分类上料,对于不同的钢管需要进行两次上料,本实用新型只需在一次上料中即可完成,大大的提高了上料速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成本,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钢管架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翘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辊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8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