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尾虫的室内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8848.2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模;刘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尾虫 室内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尾虫饲养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弹尾虫的室内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弹尾虫作为一种土壤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土壤表层,以土壤中的枯枝落叶或昆虫尸体等腐败物质作为取食来源,参与土壤中能量的代谢与循环,是监测土壤生态变化的首选指示生物,弹尾虫喜阴暗潮湿、有腐殖质的环境,但在田间环境下不易大量收集,因此一般采用室内人工培养,但是由于季节限制及气候条件等变化,加之以往室内人工培养不易观察及收集,需要提供一种尽可能模拟弹尾虫自然生长条件,克服季节限制,实现大量繁殖,同时便于观察弹尾虫生长繁殖状态,且便于收集的饲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尾虫的室内养殖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有储水池,储水池内设有加热制冷装置,有效模拟弹尾虫自然生长条件,克服季节限制,实现大量繁殖,同时便于观察弹尾虫生长繁殖状态,且便于收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尾虫的室内养殖装置,包括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箱体与箱盖,箱盖配合设于箱体顶部,箱盖上设有通气孔,箱体侧壁上设有通风装置、玻璃窗与注水口,箱体内设有储水池、若干棉线、土壤与温湿度感应装置,储水池内设有加热制冷装置,注水口与储水池对应设置,棉线一端设于储水池内,棉线另一端连接于箱盖上,储水池侧壁与土壤对应相交设置,储水池与土壤相交处设有隔网。
进一步地,储水池采用抽屉式结构设于箱体内,储水池可自由拉出。
进一步地,琉璃窗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玻璃窗高度为5~6cm。
进一步地,玻璃窗上对应设置有遮光帘。
进一步地,通风装置包括风扇与通风口,风扇与通风口分别对称设于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储水池通过水管连接有注水装置,水管穿于注水口内。
进一步地,通气孔内设有纱网,纱网采用40~60目的金属纱网。
进一步地,储水池高度为2~3cm。
进一步地,土壤高度为2~3cm。
进一步地,隔网采用3~5目的金属网,隔网高度为2~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设有储水池,储水池内设有加热制冷装置,有效模拟弹尾虫自然生长条件,克服季节限制,实现大量繁殖,同时便于观察弹尾虫生长繁殖状态,且便于收集。其结构简单实用,装置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盖;3、通气孔;4、纱网;5、储水池;6、棉线;7、土壤;8、隔网;9、玻璃窗;10、遮光帘;11、风扇;12、通风口;13、注水口;14、注水装置;15、加热制冷装置;16、温湿度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弹尾虫的室内养殖装置,包括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箱体1与箱盖2,箱盖2配合设于箱体1顶部,箱盖2上设有通气孔3,箱体1侧壁上设有通风装置、玻璃窗9与注水口13,箱体1内设有储水池5、若干棉线6、土壤7与温湿度感应装置16,储水池5内设有加热制冷装置15,注水口13与储水池5对应设置,棉线6一端设于储水池5内,棉线6另一端连接于箱盖2上,储水池5侧壁与土壤7对应相交设置,储水池5与土壤7相交处设有隔网8。
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箱盖2上设有通气孔3,箱体1侧壁上设有通风装置、玻璃窗9与注水口13,能促进箱体1内的空气流通,使得箱体1能保持通风状态,玻璃窗9用于观察箱体1内弹尾虫生长繁殖情况,注水口13用于向储水池5内注水,在箱体1内设有储水池5、若干棉线6、土壤7与温湿度感应装置16,储水池5可以将箱体1内造成一个潮湿的饲养环境,棉线6通过蒸发为整个饲养装置提供水源、保持湿度,土壤7的作用在于通过土壤7可以给弹尾虫提供食物,通过温湿度感应装置16能够感应箱体1内的温度与湿度,便于调节,通过加热制冷装置16可以为为储水池5内的水进行调温,在炎热的夏季,水温高于所需温度时,可以降温,在寒冷的冬季,水温低于所需温度时,可以加热,有效克服了季节限制,在储水池5与土壤7相交处设有隔网8,隔网8的孔径可以阻挡土壤7一侧的饲料不进入储水池5,同时又能使得弹尾虫自由出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储水池5采用内嵌式结构设于箱体1内底部,储水池5可自由取出。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于转移箱体1内的弹尾虫至另一个容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8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