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8950.2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0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2 | 分类号: | B32B17/02;B32B17/12;B32B5/06;B32B27/02;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45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玻璃纤维 编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织物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的主体层为玻璃纤维粗纱,使用玻璃纤维短切毡,层层叠加,需要经过多次铺层,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制成品重、达不到预期的既有强度,传统的产品经纱或者纬纱结合无任何介质,结构紧密,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树脂浸透性差,且树脂流动速度不一,层层叠加之后,层与层之间空隙不一,导致产品厚薄均匀性差;且层状之间易滑移,产品整体性差,覆膜性不是很好。随着人们对制品性能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产品经纱或者纬纱结合无任何介质,结构紧密,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树脂浸透性差,且树脂流动速度不一,层层叠加之后,层与层之间空隙不一,导致产品厚薄均匀性差;且层状之间易滑移,产品整体性差,覆膜性差等不足,提供一种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该产品以单经向/纬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基础,同时衬入少量的纬纱/经纱或与普通的非织造布、短切玻璃纤维等通过聚酯缝编线缝编而成,其结构疏松、质轻同时拥有一定的厚度,表面平整不易滑移、卷曲,力学性能佳特别是沿轴向抗拉性能。同时由于短切层、非织造布等的存在,树脂浸透速度快,产品覆膜性能好、可设计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包括多层结构,所述上层为玻璃纤维层,该玻璃纤维层以单经向或者单纬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基础,同时衬入40-60g/m2纬向/经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下层的结构为短切玻璃纤维,其中上层玻纤层通过铺纱装置平铺,下层短切纤维层通过短切装置短切,将多层叠加后,进入缝编装置,利用聚酯纤维缝编线缝编成一个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上述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上层玻璃纤维层以单经向或者单纬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基础,同时衬入40-60g/m2纬向/经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衬入的纬向/经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使得其结构疏松、质轻同时拥有一定的厚度,表面平整不易滑移、卷曲,力学性能佳特别是沿轴向抗拉性能;采用多层缝合技术缝合而成。上层玻纤层通过铺纱装置平铺,中间层通过放卷装置铺放,下层通过短切装置短切,多层叠加后,进入缝编装置,利用聚酯纤维缝编线缝编成一个整体,该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多层结构为三层结构,其中上层为玻璃纤维层,该玻璃纤维层以单经向或者单纬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基础,同时衬入纬向/经向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中间层为非织造布层或者短切玻璃纤维层,下层的结构为短切玻璃纤维,将多层叠加后,进入缝编装置,利用聚酯纤维缝编线缝编成一个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产品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多层结构的玻纤织物采用聚酯纤维缝编,其结构疏松、质轻同时拥有一定的厚度,表面平整不易滑移、卷曲,力学性能佳特别是沿轴向抗拉性能;同时由于短切层、非织造布等的存在,树脂浸透速度快,产品覆膜性能好、可设计性强,可用于RTM,轻质RTM,模压成型,真空灌注成型等成型工艺,克服了传统手糊工艺工作量大,制品平整性差,易分层等缺点,成品广泛应用风电叶片,汽车,船体,运动器材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包括多层结构,所述上层1为玻璃纤维层,该玻璃纤维层以单经向1.1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基础,同时衬入40g/m2纬向1.2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下层2的结构为短切玻璃纤维,其中上层玻纤层通过铺纱装置平铺,下层短切纤维层通过短切装置短切,将多层叠加后,进入缝编装置,利用聚酯纤维缝编线缝编成一个单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8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