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性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0785.4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喜;五明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H02K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5233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致动器,尤其涉及能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加以输出的线性致动器。
背景技术
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加以输出的线性致动器(linearactuator)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这种线性致动器通常采用螺杆、螺母、导套和推杆等多个转换部件,结构比较复杂。另外,线性致动器常用来对运动行程进行精密控制,因此,需要确保其构成部件的组装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其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且便于确保组装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包括:具有能旋转的输出轴的驱动部;由所述驱动部驱动的直线运动机构;以及收纳所述直线运动机构的壳体,其中,所述驱动部具有丝杠,该丝杠同轴地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螺母,该螺母以能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丝杠螺合;以及突出部,该突出部以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侧朝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于所述螺母,所述壳体具有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开口部,所述突出部收纳于所述开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只需在与驱动部的丝杠螺合的螺母上设置突出部,在壳体上设置收纳该突出部的开口,就能形成将驱动部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转换结构,因此,结构简单。此外,在组装线性致动器时,能利用壳体的开口部对设于螺母的突出部进行引导,因此能高精度地进行组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纳部,该第一收纳部收纳所述驱动部;以及第二收纳部,该第二收纳部收纳所述螺母,所述第二收纳部具有所述开口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至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的距离比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至所述壳体的收纳所述直线运动机构的部分的内表面的最大距离要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线性致动器,在将直线运动机构收纳于壳体时,若直线运动机构的组装位置不正确,则突出部会与壳体产生干涉,因此,能避免错误组装。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所述突出部设有多个,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突出部对应地设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所述突出部在绕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周向上以18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壳体的收纳所述直线运动机构的部分的最大内径要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线性致动器,通过在绕输出轴的轴线的周向上以18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两个突出部,在线性致动器驱动时,能使螺母在绕输出轴的轴线的周向上受力平衡,有助于提高线性致动器的输出精度。此外,在将直线运动机构收纳于壳体时,若直线运动机构的组装位置不正确,则突出部会与壳体产生干涉,因此,能避免错误组装。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所述壳体沿所述轴线方向分割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对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线性致动器,在将直线运动机构安装于壳体时,能在将螺母组装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者之后,再盖上另一者,因此,不会因设于螺母的突出部而导致直线运动机构很难组装到壳体,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在所述突出部的靠所述驱动部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防咬合突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线性致动器,能减小突出部与壳体的接触面积,有助于避免突出部因与壳体的开口部的边缘反复碰撞而发生咬合,有助于提高线性致动器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螺母的靠所述驱动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与将突出部设置在螺母的远离驱动部的一侧的情况相比,有助于减小线性致动器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线性致动器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线性致动器中,所述驱动部包括具有所述输出轴的马达。
实用新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0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