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0804.3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5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德;曹霞;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设备,具体指一种新型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设备之一。随着国家对水质要求的逐步提高,水处理工艺对沉淀性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沉淀池的类型为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等。但上述沉淀池的也存在以下缺点:
水流经过斜板或斜管时,需要改变水流方向,水流状态发生变化,不利于水中悬浮物的沉淀;同时水流会对沉淀下来的悬浮物产生冲刷、搅动作用,已经沉淀下来的悬浮物往往会被水流重新搅起,造成悬浮物的可逆沉降,降低沉淀效率;并且水流方向与沉淀物的下滑方向相平行,水流与悬浮物沉淀间易发生干扰,会发生水流速度受限、絮体堵塞沉淀管等问题,严重影响沉淀效果。
为此,人们研发了多种沉淀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101190389A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2886157B所公开的《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等等,这些研发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沉淀分离效果。但是均存在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如果减小沉淀装置的规格,就会同步降低沉淀效果和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处理规模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占地面积、且沉淀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新型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新型沉淀装置,包括池体、进水管和排泥管,其中所述池体包括环状结构的筒体和连接在筒体下端口上的下封头,所述排泥管的入口连接所述封头,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连接待处理水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环形集水堰,所述集水堰的中心通孔形成溢水口,所述集水堰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
所述筒体内设有多层依次内外套置的套筒,各所述套筒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结构,各所述套筒的下端口均连通筒体内腔,并且最内层套筒的下端口低于其余各层套筒的下端口;各所述套筒的上端口均连通所述溢水口,并且最外层套筒的上端口与所述溢水口密封连接;
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最内层套筒的上端口。
为了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可以在所述集水堰内还设有环形结构的溢水堰,所述溢水堰套设在所述集水堰内并密封连接所述溢水口,所述溢水堰上的最小高度低于所述集水堰的高度;并且所述集水堰与所述溢水堰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环状的集水区。溢水堰和集水区的设置,对排水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水流突然大流量溢出,保证了沉淀效果。
较好的,所述溢水堰的上端口可以为锯齿状结构。当然,也可以将溢水堰的上端口设计为平端口,或其它结构,使溢水堰的最低高度小于集水堰的高度即可。
集水堰的定位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在筒体上端部设置隔板,将集水堰连接在隔板上,等等;较好的,所述集水堰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例如可以是通过多块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直接连接在所述筒体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它部件间接连接定位。
上述各方案中,可以在下封头的底部设置排泥口,排泥管从底部的排泥口插入下封头内,该结构比较适合设置在地面上的沉淀装置使用;为了适应埋在地面下的沉淀装置,较好的,所述排泥管的出口外露于所述筒体;所述排泥管的侧壁上靠近淤泥上限高度的位置设有多个气孔,对应于各所述气孔在所述排泥管外密封连接有气腔,所述气腔连接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气泵。通过气泵向淤泥内鼓气,在排泥管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淤泥从池体底部抽出;同等处理规模下,该排泥结构所耗费能量为直接用泵将淤泥从池体底部抽提出来所用能够的十分之一,节能降耗效果好。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筒体的顶部还设有淤泥室,所述淤泥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泥口,所述淤泥室内设有环状结构的溢泥堰,所述淤泥室的顶壁上设有用于罩住所述排泥管的出口的顶帽,所述顶帽的下端口容置在所述溢泥堰内,所述淤泥室的顶部设有与排气口。淤泥室及其内部结构的设计,在淤泥被抽出后,首先进行泥、气分离,排泥过程更稳定。
较好的,所述溢泥堰的上端缘也可以设计为锯齿状结构。
为了方便该沉淀装置的填埋,并且不影响周围环境,可以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口连接有上封头,所述淤泥室容置在所述上封头内。
所述淤泥室在筒体内的定位方式有多种,较好的,所述淤泥室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
为了使淤泥的沉积更容易,不受水流的影响,并保证排泥效果,较好的,所述封头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0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