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寿型钢包保温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6037.7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5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松巧;郭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林国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寿 型钢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冶炼行业中用于金属铸造熔融物的容器领域,具体为一种长寿型钢包保温盖。
背景技术
钢包是炼钢厂必备的承接钢水和冶炼反应的容器,钢包通过其上部敞口向外界辐射散热速度非常快,为补偿钢包散热造成的钢水温度损失,在冶炼过程往往需要增加氧气和合金的消耗以提高钢水温度,为使钢包保温还需要使用包括添加钢包保温剂、对钢包进行快速烘烤等手段,增加的处理手段既增加生产成本又会对钢水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钢包增加保温盖可以显著减少钢包口辐射散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钢包全程加盖保温技术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使用的钢包全过程加盖的钢包保温盖普遍采用加厚壳体钢板来防止变形,锚固采用常规的Y字型锚固件,内部耐材使用与钢包耐材一致的重质浇注料等措施,结果造成保温盖整体偏重,耐材容易脱落,壳体容易变形,影响保温盖使用寿命。保温盖损坏下线维修打乱钢包周转流程,影响炼钢生产,频繁更换耐材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保温性好、使用寿命长、降低成本的钢包保温盖,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寿型钢包保温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长寿型钢包保温盖,包括外壳,其特征是:还包括隔热内衬、轻质浇注料和网状锚固件,
外壳包括壳体和加固梁,壳体的外径和钢包的敞口相匹配,壳体的顶面上平行地设有加固梁,外壳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外壳的顶部设有用于加揭盖的销轴;
隔热内衬贴覆在壳体的底面,隔热内衬包括粘接层和绝热层,隔热内衬的粘接层贴覆在壳体的内表面;
轻质浇注料浇注在隔热内衬的绝热层上;
网状锚固件镶嵌在轻质浇注料内。
所述的长寿型钢包保温盖,其特征是:
壳体的厚度为5mm±1mm,以减少壳体重量,加固梁的截面为口字型,加固梁采用槽钢拼合而成或采用型钢,以增加壳体的刚度,防止壳体变形;
隔热内衬的绝热层采用铝箔、金属丝和纳米级硅粉复合压制成的高强度粘弹性的微孔绝热材料,在最外层铝箔上涂抹粘接剂形成粘接层,隔热内衬的厚度不小于10mm,隔热性能比传统纤维类的保温材料好3~4倍,一般选用10mm厚度的隔热材料即可将壳体温度保持在200℃以下;
轻质浇注料中Al2O3的质量百分比不小于50%,不锈钢纤维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不小于3%;以满足对抗折强度的指标要求;
网状锚固件采用钢板网或钢丝网,网状锚固件的网格尺寸为100mm±50mm×100mm±50mm;这样可以兼顾锚固件的锚固能力和耐材浇注施工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设备设计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钢包保温盖,从壳体结构、锚固件设计、隔热材料选用及耐材选用上均全新设计,提高保温盖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选用薄钢板做壳体和箱型梁做加固的设计既能够减轻包盖重量又增加壳体强度,防止包盖变形;壳体内衬10mm厚纳米微孔隔热材料能够有效隔热保温同时能够保护外壳;含钢纤维的轻质浇注料能够很好的适应保温盖倒扣使用和往复冲击的特殊工况条件;不同于常规Y型锚固件,网状锚固件将耐材连接成整体有效提高了抗脱落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保温性好,降低成本,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长寿型钢包保温盖,包括外壳1、隔热内衬2、轻质浇注料3和网状锚固件4,如图1所示,具体结构是:
外壳1包括壳体11和加固梁12,壳体11的外径和钢包的敞口相匹配,壳体11的顶面上平行设有加固梁12,外壳(1)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13,外壳1的顶部设有用于加揭盖的销轴14;
隔热内衬2贴覆在壳体11的底面,隔热内衬2包括粘接层和绝热层,隔热内衬2的粘接层贴覆在壳体11的内表面;
轻质浇注料3浇注在隔热内衬2的绝热层上;
网状锚固件4镶嵌在轻质浇注料3内。
本实施例中:
壳体11的厚度为5mm±1mm,以减少壳体重量,加固梁12的截面为口字型,加固梁12采用槽钢拼合而成或采用型钢,以增加壳体11的刚度,防止壳体11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林国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林国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6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鸭嘴形阀的吸乳器配件
- 下一篇:一种可单手操作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