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声转换器及音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7248.2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6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11517 | 代理人: | 吴龙瑛;毛健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声 转换器 音频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声转换器及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电声转换器被普遍应用于音频设备中,其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具体地,电声转换器能够将一定范围内的音频电功率信号通过换能的方式转变为可听声音。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声转换器一般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部分和出音管部分。在现有工艺中,壳体部分和出音管部分是分别形成的,然后再通过适当的方法接合在一起的。
但是,在装配时,如果壳体部分和出音管部件的安装位置未对准或发生失配,则有可能导致电声转换器性能下降或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固且便于装配的电声转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该电声转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并且包括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隔膜,所述隔膜被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且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中所述前腔和所述壳体上部相邻,所述后腔与所述壳体下部相邻;以及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后腔中,并且包括耦接到所述隔膜的衔铁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衔铁和所述隔膜的线圈;其中,所述壳体下部包括壳腔体部和出音管本体部,并且所述壳腔体部和所述出音管本体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出音管本体部至少部分地限定出音管,所述出音管通过声音通道与所述前腔连通。
本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的壳体下部的壳腔体部和出音管本体部一体地形成,因此不需要单独地将这两个部分进行组装。这有助于降低装配工艺的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装配成本。此外,这种结构更为牢固,并且还降低了组件之间的失配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声音通道穿过所述壳腔体部与所述出音管本体部相邻的侧壁的高于隔膜的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部包括壳腔体盖部和出音管盖部,所述出音管盖部与所述出音管本体部共同限定所述出音管,并且所述声音通道位于所述出音管和所述前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下部的壳腔体部和出音管本体部通过模制成型处理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音频设备,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声转换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音频设备是助听器、耳内式监听器、头戴式耳机或电子听力保护装置。
以上为本申请的概述,可能有简化、概括和省略细节的情况,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该部分仅是示例说明性的,而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定本申请范围。本概述部分既非旨在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非旨在用作为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的辅助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并与附图结合,将会更加充分地清楚理解本申请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可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本申请内容的若干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本申请内容范围的限定。通过采用附图,本申请内容将会得到更加明确和详细地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声转换器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与采用分离出音管结构的电声转换器的声压级(SPL)频率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了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通常表示类似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定。在不偏离本申请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做出其他变化。可以理解,可以对本申请中一般性描述的、在附图中图解说明的本申请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不同构成的配置、替换、组合,设计,而所有这些都明确地构成本申请内容的一部分。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100。图2示出了该电声转换器100一部分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声转换器可以应用于音频设备,作为具体的实施例,音频设备可以是助听器、耳内式监听器、头戴式耳机或电子听力保护装置。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电声转换器100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未标示),放置于壳体内的隔膜120和马达组件130,且马达组件130驱动隔膜120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72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音色手机扩音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耳机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