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振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7339.6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3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杜康佳;郑煜;时培兵;谢修强;高赛;李茂旭;赵伟奇;许亭;唐莹;郜永生;常明迪;李明鹤;米汤;韦俊;杨猛;裴学智;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令启 |
主分类号: | E04G21/06 | 分类号: | E04G21/06;E04G21/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振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经常需要用到振动棒进行振捣施工,现阶段的振捣施工采用的是人工操作,其振捣的效果采用肉眼观察,这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规程要求复杂,还存在线路绝缘问题,效率低,耗时长,作业时费时费力,施工者不能长时间手握振动棒去振捣,去杂效率低、速度慢和容易漏振,无法满足长时间、高效率的工作要求,而且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在进行振捣施工时,采用人工手握振动棒振捣的工作方式,使其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耗时长,作业时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振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振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在所述桁架下侧设有一组车轮,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车轮上连接行走电机,在所述桁架上至少连接一个绕线装置,在每个所述绕线装置上均连接一个振动棒,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绕线电机,在所述绕线电机上连接绕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桁架为一个长方体形框架结构,在桁架从下侧为方形框,在所述方形框的下侧安装车轮,在所述方形框的上侧通过支撑杆连接支撑框,所述绕线装置连接在支撑框上。
在所述桁架上还连接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振动棒的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桁架上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连接一个U型杆,所述U型杆的U型面水平设置,在所述U型杆上设有能够相对其滑动的滑板,在固定板和滑板之间的U型杆上还套接复位弹簧,在所述固定板上还连接电磁铁,电磁铁与所述滑板吸合配合。
所述车轮包括车轮架,在滚轮的下侧连接滚轮,在所述滚轮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车轮架的上侧通过连杆连接在所述桁架上。
所述连杆上套接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于车轮架和桁架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房梁建设中混泥土砼梁的振捣,它移动方便,便于拆装,既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又能保证施工效率,本装置实现了自动控制,确保了设备工作的稳定性,此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进行尺寸调整以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污染和危险指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振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1,所述桁架1为一个长方体形框架结构,在桁架1从下侧为方形框1a,在所述方形框的上侧通过一组支撑杆1b连接支撑框1c,两侧的支撑杆1b竖直设置,中间的支撑杆1b与方形框1a成600角倾斜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支撑杆1b的倾斜方向相反,支撑框1c的长度小于所述方形框1a的长度。
在所述方形框的下侧的四个拐角分别安装一个车轮2,四个车轮2对称设置,所述车轮2包括车轮架12,所述车轮架12为常规的结构,在滚轮13的下侧连接滚轮13,在所述滚轮13上设有环形卡槽13a,在使用时所述环形卡槽13a卡接在混泥土砼梁两侧的支架上,所述车轮架12的上侧通过四个连杆15连接在所述桁架1的方形框1a上,所述连杆15采用螺杆结构,在每个所述连杆15上均套接一个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的两端分别于车轮架12和桁架1接触配合,在使用时,所述缓冲弹簧14对桁架1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其工作更加的平稳,同时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桁架1一侧的两个车轮2之间连接一个行走电机3,所述行走电机3为双向电机,能够同时驱动两个车轮行走。
在所述桁架1的支撑框1c上连接五个绕线装置4,所述绕线装置4包括绕线电机6,在所述绕线电机6上连接绕轴8,所述绕轴8通过轴承座17连接在支撑框1c上,所述绕轴8通过相应的绕线电机6驱动旋转,在每个所述绕轴8上均绕接振动棒5,所述振动棒5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令启,未经孟令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7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