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率毫米波集成天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8101.5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6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克猛;杨玉文;陈伟;崔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吴通天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B10/257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51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毫米波 集成 天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用于高频率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频率集成毫米波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更高性能移动通信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将向高频率(毫米波)扩展,同时天线将从传统的2维阵列扩展就成3维阵列,并使用有源天线系统,这带来问题诸如:大规模阵列互耦、多通道信号传输、系统集成和散热等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65868.0提供了一种天线及有源天线系统,包括天线阵列、多通道前端、接收多波束网络、发射多波束网络。
类似的专利提供的方案未涉及到高频率毫米波以及大规模阵列集成时面临的问题,同时不涉及到射频信号的光纤拉远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解决现有技术未涉及的领域而提供的一种将高频率毫米波天线系统进行集成化、层叠化的设计,提高系统的效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降低成本和工艺复杂性,并提供高频率毫米波有源天线系统模块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频率毫米波集成天线系统,包括:天线阵列、收发组件模块、光电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冷板,所述天线阵列,包括w个微带天线单元,w为64或128;
所述收发组件模块,包括有接收通道和发射通道,用于对w路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变频并进行调制处理,得到一路发射信号和一路接收信号,且模块最终采用BGA或PGA进行封装;
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于将中频信号进行电-光或将基带单元发出的光信号进行光-电的转换,光电转换模块上还设有用于和光纤连接的光纤接口;
所述控制模块,提供变频所需要的本振参考和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线和基带单元连接;
所述冷板,用于传导整个系统集成产生的热量。
所述天线阵列为64个微带天线单元时,所述的收发组件模块包括:
双工器,用于隔离接收通道和发射通道;
收发本振模块,用于提供上下变频所需要的本振信号,以及载波调制解调需要的本振信号;此时接收通道包括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镜频抑制滤波器、下变频器、中频放大器,载波调制器;发射通道包括功率放大器、驱动放大器、滤波器、上变频器、中频放大器、载波解调器;
每个微带天线单元和一路独立的接收通道以及发射通道连接,所有发射通道的信号源自基带发出的光信号,该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模块以及载波调制器后得到,同样所有的接收通道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通过载波调制器进行副载波调制后,经过光电转换模块后转为光信号,再经过光纤接口送入到基带处理单元。
所述天线阵列为128个微带天线单元时,所述的收发组件模块采用单发单收的形式,收发组件模块的接收通道采用单独64个微带天线单元接收信号,发射通道采用单独64个微带天线单元发射信号。
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集成有光电转换器、电光转换器以及配套的光纤接口。
所述的冷板上设有散热用的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系统的效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降低成本和工艺复杂性,并提供高频率毫米波有源天线系统模块解决方案,解决了射频信号的光纤拉远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系统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系统框图;
其中:1、天线阵列,2、收发组件模块,3、光电转换模块,4、控制模块,5、冷板,111~1w、微带天线单元,211~212、发射通道,221~222、接收通道,31、电光转换,32、光电转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吴通天线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吴通天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8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