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筒零件内壁珩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9518.3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3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4B33/08;B24B3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地址: | 40276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零件 内壁 磨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适用于加工回转内表面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零件内壁珩磨工装。
背景技术
珩磨是指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又称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又称镗磨。主要加工直径为5~500毫米甚至更大的各种圆柱孔。珩磨是利用安装于珩磨头圆周上的一条或多条油石,由涨开机构将油石沿径向涨开,使其压向工件孔壁,以便产生一定的面接触。同时使珩磨头旋转和往复运动,零件不动或珩磨头只作旋转运动,工件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珩磨。
现有珩磨设备通常在主轴的刀架上绕圆柱表面安装多个油石,油石与刀架固定连接,通过旋转刀架,使油石在被加工的零件孔壁内摩擦。但是上述结构的珩磨设备的油石只能珩磨单一规格的零件;特别是对于有些零件的内孔带锥度时,只能采用特定的珩磨设备才能进行珩磨,珩磨设备的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的套筒零件内壁珩磨工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套筒零件内壁珩磨工装,包括调节锥、回转轴、支承杆、油石座和油石,所述回转轴内沿轴向设有腔体,所述调节锥位于腔体内,并与回转轴轴向滑动连接,所述油石可拆卸连接在油石座上,还设有弹性件,所述调节锥径向设有容纳弹性件的调节槽,调节槽沿回转轴轴向的宽度大于支承杆沿回转轴轴向的宽度,所述支承杆一端插入在调节槽内,并与弹性件相抵,所述回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穿插支承杆的通孔,支承杆与通孔间歇配合,支承杆另一端与所述油石座连接。
本方案的原理:转动回转轴,回转轴转动并能带动支承杆一起转动,支承杆一端插入在调节锥的调节槽内,另一端与油石座连接,所以调节锥和油石座能同步转动,油石可拆卸连接在油石座上,所以油石也随着转动,将套筒零件套在油石外,此时,油石与套筒零件的内壁摩擦,在转动回转轴的同时,还可以沿回转轴的轴向推动调节锥,弹性件向外推动支承杆,从而适应不同内径的套筒零件;对于内孔带锥度套筒零件,由于支承杆一端是支撑在弹性件上,所以油石座能够摆动,从而自适应不同内孔锥度的套筒零件。
本方案的优点是:由于调节锥径向设有容纳弹性件的调节槽,支承杆一端插入在调节槽内,并与弹性件相抵,支承杆另一端与油石座连接,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弹性件会在支承杆上施力,从而使油石座摆动,可拆卸连接在油石座上的油石随之摆动,从而适应不同内孔锥度的套筒零件,所以通用性好。
优选方案1,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油石嵌设在油石座上。嵌设的安装方式简单,便于拆卸和更换。
优选方案2,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件为板簧。板簧能为支承杆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同时使用寿命一般较长。
优选方案3,对基础方案、优选方案1、2任一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槽沿回转轴轴向的宽度是支承杆沿回转轴轴向的宽度的3倍。上述调节槽的宽度便能满足沿调节锥轴向移动的需要,对不同尺寸的套筒零件内孔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筒零件内壁珩磨工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调节锥10、调节槽11、回转轴20、腔体21、通孔22、支承杆30、油石座40、油石50、板簧60、套筒零件7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套筒零件内壁珩磨工装,包括调节锥10、回转轴20、支承杆30、油石座40和油石50,回转轴20内沿轴向设有腔体21,调节锥10位于腔体21内,并与回转轴20轴向滑动连接,油石座40上开设凹槽,且油石50嵌设在油石座40的凹槽内,嵌设的安装方式简单,便于拆卸和更换。调节锥10周向均布有3个沿径向开设的调节槽11,每个调节槽11内均嵌设板簧60,调节槽11沿回转轴20轴向的宽度大于支承杆30沿回转轴20轴向的宽度,同样也对应配有3个支承杆,支承杆30一端插入在调节槽11内,并与板簧60相抵,回转轴20的侧壁上开设有穿插支承杆30的通孔22,支承杆30与通孔22间歇配合,每根支承杆30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油石座40。
具体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95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插芯端面加工的抓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轮圈内外圆气动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