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1722.9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亮;滕宗龙;牟奇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新力达钢铁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100 辽宁省阜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机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头板。
背景技术
注塑机头板是注塑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环境恶劣,零件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相对于动模板或尾板来说,由于在结构方面的限制较少,因而在结构设计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目前头板由于机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断裂,严重影响着铸件的质量和性能,甚至导致铸件的报废。
残余应力是部件的一种预加负荷,在运行中,它们与荷载应力负荷存在,如果残余应力和载荷应力有相同的趋势,它们就会相互复合。如果残余应力和载荷应力有相反的趋势,就能实现更大的可承受负载,为了使残余应力降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变残余应力较大处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机头板,它的设计合理,通过改变残余应力较大处的结构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机头板,它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对应的四角设置有哥林柱,上端哥林柱两侧的机身上分别设置有吊耳,下端哥林柱平行方向的机身上设置有底脚,机身内部上下、左右分别对称设置有掏料孔,在机身的对角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直快油缸,在机身底部中间设置有打料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掏料孔共计八个,每两个一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掏料孔(7)为圆角四边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机身底部中间还设置有与打料孔同孔对接有减重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重孔为碗型柱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大部分过渡处的圆角由小增大,改变油缸安装位置,增加芯头高度,缓和了过渡处的棱角,增强了易断裂处的抗拉应力水平,这样就改进了铸件的几何外形,优化了铸件的设计,降低了拉应力,从而避免了裂纹,提高了铸件质量,进而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5是图4的C-C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1、哥林柱;2、吊耳;3、直快油缸;4、底脚;5、机身;6、掏料孔;7、打料孔;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头板,包括:
机身5,所述机身5对应的四角设置有哥林柱1,上端哥林柱1两侧的机身5上分别设置有吊耳2,下端哥林柱1平行方向的机身5上设置有底脚4,机身5内部上下、左右分别对称设置有掏料孔6,掏料孔6共计八个,每两个一组,为了缓解了掏料孔6过渡处的尖角,减小应力,所述掏料孔6为圆角四边形结构。在机身5的对角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直快油缸3,在机身5底部中间设置有打料孔7,在机身5底部中间还设置有与打料孔7同孔对接有减重孔8,该减重孔为碗型柱孔。
传统的头板在设计过程中刚性需求与强度需求往往无法同时得到满足,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动型板受力最大的区域容易产生疲劳,进而失效,动型板的使用寿命往往不长。
因此,需要对头板进行加固,降低断裂处的残余应力。具体为:机身外形尺寸为2685×2150;哥林柱水平、竖直方向中心距分别为1500×1400;底脚宽度为400mm;吊耳距机身后端190mm;前机身厚度403mm;后机身厚度147mm;机身总厚度550mm;哥林柱内外径分别为φ182和φ482;掏料孔距离后机身端面260mm;吊耳内外径分别为φ125和φ185;吊耳厚度110mm;直快油缸宽度320mm;打料孔直径φ232;打料孔深度102mm;哥林柱内径深度240mm;哥林柱内径深度310mm;直快油缸厚度180m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新力达钢铁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阜新力达钢铁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1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