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车身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2027.4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轶川;张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前车身及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低成本、高质量、轻量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结构侧视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结构前视图。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车身包括左前纵梁总成1、右前纵梁总成2、前部下横梁3、水箱横梁框架4'、左前轮罩上边梁5、右前轮罩上边梁6、水箱上横梁7和流水槽8。
其中,左前纵梁总成1的后端和右前纵梁总成2的后端通过前部下横梁3连接,左前纵梁总成1的前端和右前纵梁总成2的前端通过水箱横梁框架4'连接,左前轮罩上边梁5的前端和右前轮罩上边梁6的前端通过水箱上横梁7相连,左前轮罩上边梁5的后端和右前轮罩上边梁6的后端通过流水槽8相连。
上述汽车前车身结构的缺点在于结构的刚度不足,而汽车前车身承载着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其刚度对于整车而言极为重要。如果为了增强汽车前部结构的刚度而增加重量,会影响轴荷分配,不利于燃油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车身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前车身刚度的同时,又能保证前车身的轻量化。
一种前车身,包括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部下横梁、水箱立柱、左前轮罩上边梁、右前轮罩上边梁、水箱上横梁和流水槽;
所述左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的后端通过所述前部下横梁连接;
所述左前纵梁总成的前端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的前端通过所述水箱立柱连接;
所述左前轮罩上边梁的前端和所述右前轮罩上边梁的前端通过所述水箱上横梁连接;
所述左前轮罩上边梁的后端和所述右前轮罩上边梁的后端通过所述流水槽连接;其中:
所述前车身还包括多个结构件,每个结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部下横梁、水箱立柱、左前轮罩上边梁、右前轮罩上边梁、水箱上横梁和流水槽中的任两个部件上,且所述多个结构件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部下横梁、水箱立柱、左前轮罩上边梁、右前轮罩上边梁、水箱上横梁和流水槽共同构成立体网络状。
如上所述的前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结构件的材质是铝合金。
如上所述的前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结构件是铝合金梁或铝合金板。
如上所述的前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结构件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部下横梁、水箱立柱、左前轮罩上边梁、右前轮罩上边梁、水箱上横梁或流水槽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接或自攻钉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前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结构件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部下横梁、水箱立柱、左前轮罩上边梁、右前轮罩上边梁、水箱上横梁或流水槽之间分别具有设定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车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车身及汽车通过设置结构件,与原结构件之间构成立体网络状来实现前车身结构刚度的提升,进而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NVH性能,通过使用铝合金的结构件,使得增加的重量得到控制,避免由于增加前车身刚度带来的过度重量增加,减少对于轴荷分配以及燃油经济性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前车身的结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身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身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身结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结构路径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身结构侧视图;
图11为图10的结构路径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车身结构前视图;
图13为图12的结构路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2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