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重轮的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2470.1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7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周雪龙;邹京;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土山建设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34;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重轮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重轮的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支重轮是履带式工程机械底盘四轮一带中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承载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的重量,让履带能沿着支重轮滚动的方向前进。由于支重轮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磨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需要支重轮具有较强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淬火工艺,通过对支重轮表面进行淬火、冷却等工艺处理来增加支重轮表面的硬度。淬火工艺中通常采用感应线圈对支重轮加热,并且采用中频加热来保证支重轮的硬度。
但是,由于支重轮的表面凹凸不平、尺寸大小差异大,感应线圈的宽度不可调,所以感应线圈到支重轮表面的距离大小不一,使得支重轮淬火、冷却后会出现硬度不一的情形,大大影响了支重轮产品的质量。中频加热的速度慢,降低了淬火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重轮的淬火装置,通过设有形状与支重轮形状相同的感应圈体和喷淋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重轮淬火后硬度不一的问题,具有支重轮硬度均匀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重轮的淬火装置,包括:框体,用于提供一个密封隔热环境;加热单元,用于对支重轮进行感应加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支重轮的平台、用于加热所述支重轮的感应圈体以及用于旋转的支撑轴: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上方且在所述支撑轴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感应圈体为一中空柱状且形状与所述支重轮相同的柱体,所述感应圈体的大小为刚好套设在所述支重轮的外侧;所述感应圈体滑动连接到所述框体的第一内侧;以及,冷却单元,用于对经所述加热单元感应加热后的支重轮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喷淋罩,所述喷淋罩形状与所述支重轮相同,所述喷淋罩位于所述平台上方且套设在所述感应圈体外侧;所述喷淋罩滑动连接到所述框体内与所述第一内侧相对应的第二内侧;所述喷淋罩的内侧设有矩阵排列、大小相同的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支重轮;其中,所述平台中心位置上方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呈圆台状,所述定位块的上端与所述支重轮的下端卡合;感应加热时,所述平台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带动所述支重轮转动,所述感应圈体对所述支重轮感应加热,感应加热结束,所述平台停止转动;冷却时,所述感应圈体沿所述框体第一内侧滑动上升至所述感应圈体的底端并完全离开所述支重轮,所述平台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带动所述支重轮转动,所述喷淋罩的喷嘴对转动中的支重轮喷射溶液进行冷却。
优选的是,所述框体外侧设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有第一CCD摄像机构和第二CCD摄像机构,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第一CCD摄像机构读取上料平台上放置的所述支重轮的位置信息并抓取所述支重轮;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第二CCD摄像机构读取所述定位块的位置信息、将抓取的所述支重轮放置于所述平台上,并且所述支重轮下端与所述定位块上端卡合。
优选的是,所述感应圈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到第一滑动块,所述框体的第一内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感应圈体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沿所述第一滑槽进行上下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动块通过选择开关分别连接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和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所述感应圈体通过所述选择开关电连接到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罩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到第二滑动块,所述框体的第二内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喷淋罩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块沿所述第二滑槽进行上下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罩通过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到储液罐,冷却时,所述喷淋罩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从所述储液罐吸取溶液再通过所述喷嘴对所述支重轮进行喷射。
优选的是,所述框体包括盖板和旋转轴,所述盖板一端与所述框体的第二侧面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所述盖板另一端下方设有凹槽,所述框体靠近所述凹槽的侧面设有向框体内部延伸的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上方设有与所述凹槽卡合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卡合处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
优选的是,所述框体外侧设有液晶触摸屏,用于显示所述框体内的温度、加热时间、溶液温度、喷淋时间;通过所述液晶触摸屏,设置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接入频率和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接入频率。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形状与支重轮形状相同的感应圈体和喷淋罩,感应圈体和喷淋罩到支重轮外表面的距离相同:感应加热时,支重轮外表受热均匀;冷却时,支重轮外表面冷却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重轮淬火后硬度不一的问题,具有支重轮硬度均匀一致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土山建设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土山建设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2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点气氛控制的热处理炉
- 下一篇:一种圆钢端部淬火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