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转动惯量解脱释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3625.3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心明;李俊烨;王德民;史国权;戴正国;房洪蛟;刘建河;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2 | 分类号: | G01M1/02;G01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动惯量 解脱 释放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惯量测量辅助机构,具体是一种极转动惯量解脱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回转体在船舶设备、工程机械、轻工机械、冶金机械、医疗机械、工业机械人、隧道掘进机、旋转舞台灯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转体在出厂之前,需要检测回转体的承载能力和回转体的使用寿命,以判断回转体的承载能力。现有的检测方式都是将回转轴承装配到一些专用的使用设备上进行检测,不仅安装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测量时,均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摆架的初始扭摆,转动的角度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极转动惯量解脱释放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转动惯量解脱释放机构,包括底座、轴承座、预紧块、解脱释放手柄和光轴,所述光轴的前端设有前螺旋丝杠,所述轴承座包括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套设在前螺旋丝杠的前端,前轴承座的底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预紧块安装在前螺旋丝杠后端的光轴上,所述后轴承座安装在预紧块后端的光轴上,所述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的底部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光轴的后端安装有后螺旋丝杠,所述解脱释放手柄安装在后螺旋丝杠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解脱释放手柄包括丝杠机构和丝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轴承座与底座之间、后轴承座与底座之间均设有垫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摆架转动一定预摆角度后能锁住摆架,并在释放摆架过程中不会对摆架有法向作用力,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对速度、力度的影响,便于转动惯量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预紧块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极转动惯量解脱释放机构,包括底座1、轴承座、预紧块3、解脱释放手柄4和光轴5,所述光轴5的前端设有前螺旋丝杠6,所述轴承座包括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7,所述前轴承座2套设在前螺旋丝杠6的前端,前轴承座2的底部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预紧块3安装在前螺旋丝杠6后端的光轴5上,所述后轴承座7安装在预紧块3后端的光轴5上,所述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7的底部均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光轴5的后端安装有后螺旋丝杠8,所述解脱释放手柄4安装在后螺旋丝杠8上,所述解脱释放手柄4包括丝杠机构和丝母机构,所述前轴承座2与底座1之间、后轴承座7与底座1之间均设有垫块9。
所述极转动惯量解脱释放机构采用滚轮机构,预角度加力装置采用解脱释放手柄4的丝杠机构和丝母机构,在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7之间安装光轴5,光轴5上安装有预紧块3,可通过光轴5上解脱释放手柄4的旋转带动光轴5上的预紧块3锁住或释放滚环,实现极转动惯量的测试。
当推动摆架一端使摆架转动一个初始摆角后,可转动解脱释放手柄4定位摆架位置,此时遮挡物离开光电传感器感应区域,当反方向转动解脱释放手柄4时,摆架在扭杆结构驱动下自由摆动,遮挡物周期性的扫过光电传感器感应区域,以此采集摆动的周期值。
轴承座上的轴承和摆架是线接触,这样脱离的时候本身是瞬间脱离,轴承5的运动方向与摆架的运动方向是成切线方向的,也就是说轴承5在运动过程中摆架是不动的,之所以用轴承5就是因为轴承5是滚动的,运动的摩擦力小,而且稍大一点的设备和轴承5接触的地方用的都是白钢刀材料,这样磨损很小,而且扭杆摆动角度小,一般2-5°,本身角度不大,设备使用的扭摆不是复摆,靠轴的扭力提供摆的动力,角度过大的话扭轴会容易金属疲劳,设备都有保护限位机构来防止在初始扭摆的时候人工转动的角度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摆架转动一定预摆角度后能锁住摆架,并在释放摆架过程中不会对摆架有法向作用力,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对速度、力度的影响,便于转动惯量的测量。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3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求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不确定性潮流的方法
- 下一篇:盲板阀的阀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