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多能源自动化沼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6326.5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段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国昌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72708 云南省大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多能 源自 沼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多能源自动化沼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沼气资源作为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新能源,其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紧张形势下城镇及农村能源供应问题的有效举措,其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
目前,城镇楼房污水排放较大,其中的水占比重较大,不适合直接进入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因此排放的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利用,该污水中含有的粪便、有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及运行成本。农田的大量秸秆焚烧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而现有的沼气发酵设备,其发酵不充分,主要体现为发酵池温度低、发酵原料少且板结,难以有效的实现发酵产气,且水压间的沼液冬天、雨季及夜间热能散快发,且被直接排出,补入的冷水使发酵池内温度急速降低,造成热能的浪费,极大的降低了发酵速度及产气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利用楼房污水及农田秸秆进行发酵,发酵速率快且产气率高的新型高效多能源自动化沼气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高效多能源自动化沼气系统,其包括:
上部具有污水入口、内部具有过滤网的栅格过滤池;
底部为斜面、上部具有第三溢流口的沉淀池;
底部为斜面、内部填充秸秆层且其内设置有压紧秸秆的栅格板的秸秆过滤池,所述秸秆过滤池的底部设置排水口,一侧下部设置秸秆出料口,上部位于栅格板低处设置具有阀门的排料口;
设置于栅格过滤池内且排出口伸入沉淀池内的第一抽水泵;
设置于沉淀池内且排出口伸入秸秆过滤池内的第二抽水泵;以及
一端设置进料间、另一端设置出料间、两侧设置水压间、顶部两侧设置初发酵间且底壁为斜面的发酵池;
所述进料间位于发酵池底壁斜面的较高一端且与发酵池连通;所述出料间的下部设置与发酵池连通的副池且连通处设置栅格网;所述副池上设置排水管且伸入水压间的上部;所述水压间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料间连通的第一溢流口,所述出料间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所述出料间上设置具有单向阀并用于向发酵池补水的第一补水管道,所述水压间上设置具有单向阀并用于向发酵池补水的第二补水管道;所述初发酵间临近进料间的一侧设置与进料间连通的排料阀;所述出料间上设置与副池连通的检修口并设置有盖板;所述副池的底部设置具有阀门的排污管且排污管伸入出料间中;所述水压间、出料间、初发酵间以及进料间的顶部均为太阳能集热板。
优选的是,所述秸秆过滤池排料口的阀门为管道插接入排料口的结构形式。
优选的是,所述副池底部排污管的阀门为管道插接入排污管口的结构形式。
优选的是,所述进料间与发酵池连通处设置管道插接入连通口结构形式的阀门。
优选的是,所述初发酵间的底部与发酵池的顶面重合,且其为斜面并位于进料间的一侧为低端。
优选的是,所述水压间的底部为平面,且位于初发酵间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楼房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有机物及秸秆进行发酵,降低污水处理难度,实现废弃物再次利用。其秸秆经过污水浸泡及初发酵间的发酵处理,不仅实现了过滤污水的作用,并将初发酵池发酵产生的热能传递到水压间及发酵池中,还可保证在发酵池中有效的参与发酵,避免秸秆漂浮形成板结,降低发酵效率。与此同时,发酵池中排出的水不直接排出,而是暂时存储在水压间及出料间内,待发酵池压力降低时从水压间及出料间回流,可有效避免热量损失,且从水压间回流的液体从上部落入发酵池,可对发酵池上部的发酵原料进行湿润及搅动,提高发酵速率,且水压间、出料间、初发酵间以及进料间的顶部的太阳能集热板可有效吸收太阳热能,为水压间、出料间、初发酵间以及进料间提供热能,为发酵池补充温度,极大的提高发酵池的发酵速率及产气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国昌,未经段国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63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