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7810.X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5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第云;张锦;陈彪;李君;何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张鹏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连接件,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发动机连杆由三部分构成,与活塞销连接的部分称连杆小头,与曲轴连接的部分称连杆大头,连接连杆小头与连杆大头的杆部称连杆杆身。连杆小头多为薄壁圆环形结构,为减少与活塞销之间的磨损,在连杆小头孔内压入衬套。
目前,发动机连杆的连杆小头利用飞溅的油沫进入衬套与活塞销的配合表面来润滑衬套,润滑不好。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连杆,可以保证连杆小头的充分润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小头,该连杆小头的内孔套装有衬套,衬套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叉形油道,该叉形油道的中间部分互相连通,叉形油道的两个外端贯通至衬套两侧的边缘,叉形油道的两个内端处于衬套两侧边缘的内侧。
优选地,衬套的内壁上设有两组叉形油道。
优选地,叉形油道为十字形。
优选地,叉形油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地,叉形油道与衬套的内壁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优选地,还包括杆身,杆身的横截面为哑铃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衬套的内壁上设置叉形油道,且该叉形油道的中间部分互相连通,叉形油道的两个外端贯通至衬套两侧的边缘,叉形油道的两个内端处于衬套两侧边缘的内侧,也即叉形油道的外端开口,内端是封闭的,使得叉形油道形成一个储油器,可以保证连杆小头外界的润滑油通过两个外端进入叉形油道,叉形油道内的润滑油即可进入衬套14的内表面进行润滑,保证小头润滑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中衬套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中衬套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中衬套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中的又一主视图;
图8是图7中沿K-K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7中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的立体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连杆,11-连杆小头,14-衬套,141-叉形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连杆1,包括连杆小头11,该连杆小头11的内孔套装有衬套14,衬套14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叉形油道141,该叉形油道141的中间部分互相连通,叉形油道141的两个外端A贯通至衬套14的两侧边缘,叉形油道141的两个内端B处于衬套14的两侧边缘的内侧(参见图3)。
上述方案中,通过衬套14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叉形油道141,且叉形油道141的中间部分互相连通,叉形油道141的两个外端A贯通至衬套14的两侧边缘,叉形油道141的两个内端B处于衬套14的两侧边缘的内侧,可以保证连杆小头外界的润滑油通过两个外端A进入叉形油道141,叉形油道141的两个内端B处于衬套14的两侧边缘的内侧,也即叉形油道141的外端开口,内端是封闭的,叉形油道141就形成一个储油器,即可对衬套14的内表面进行润滑,保证小头润滑充分。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衬套14的内壁上设有两组叉形油道(参见图5)。进一步保证润滑油的全部内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叉形油道141为十字形。加工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叉形油道14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参见图4)。保证润滑油在油道内流动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78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卫生下密封包装瓶
- 下一篇:箱口导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