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水雾幕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3609.8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1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钟委;端木维可;李华琳;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5 | 分类号: | A62C3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雾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细水雾幕喷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与其他火灾相比,建筑火灾具有起火时间及地点不确定、成灾时间短、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等特点。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在建筑物内采用划分防火分区可以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防火分区的分隔措施主要是防火墙,但现实中防火墙可能会对建筑空间连续性造成破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指出“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而防火卷帘因自重大,对建筑物的承重要求高,安装难度大。因此水幕防火分隔系统在建筑消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来保护门、窗、通道口、洞口等部位。但水幕液粒与热烟气相互作用范围有限,且用水量很大。
研究表明,细水雾可有效吸收和降低烟气中的固体悬浮颗粒浓度,提高能见度,减小烟粒对人体的损坏,且降温作用强,能高效吸热,阻隔辐射热作用,有助于人员的安全撤离。细水雾幕较水幕而言耗水量少,且在防止热辐射引燃、烟气层降温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开展细水雾幕作为防火分隔的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现有细水雾喷头主要是针对灭火设计的,所形成的是从上到下的锥形包络面,而作为防火分区使用的细水雾幕喷头,其首要功能是防火和挡烟。因此细水雾幕喷头必须在水平方向提供足够大的动量,来阻挡烟气和火焰穿过水幕。另外使用传统细水雾喷头,喷头与喷头形成的锥形包络面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将形成火焰与烟气通过的通道,仍存在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细水雾幕喷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细水雾喷头在使用的时候产生了火焰与烟气通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包括喷头底座,喷头底座上端的内腔内设有垫圈,垫圈设置在进水管的底部,喷头底座的中心孔与喷嘴连接孔连通,喷嘴连接孔内连有喷嘴,所述喷嘴包括喷嘴体,喷嘴体下部设有柱形腔,柱形腔顶部设有第二锥形腔,第二锥形腔上连通第一锥形腔,喷嘴通过螺纹与喷头底座相连,雾化芯通过螺纹连接在喷嘴内部,雾化芯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圆柱体相连,圆柱体的顶部为圆锥面,圆锥面上设有雾化槽,雾化槽与圆柱体中心的雾化沉孔连通,物化沉孔与分流腔道连通,分流腔道贯穿圆柱体侧壁,圆柱体外壁及喷嘴内腔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连接部的中心设有进液腔,进液腔与分流腔道连通。
所述喷嘴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45°、中间层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60°,下层喷嘴与水平方向夹角是90°。
所述雾化槽为六个,均布在圆锥面上。
所述垫圈下方设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喷头雾化效果好,喷头与喷头形成的锥形包络面不存在空隙,产生的水幕具有连续性和密实性,既可以有效防火挡烟,又能达到省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雾化芯与喷嘴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喷头底座,2.进水管,3.过水通道,4.喷嘴连接孔,5.喷嘴,6.出水孔,7.柱形腔,8.第二锥形腔,9.第一锥形腔,10.圆锥面,11.雾化芯,12.雾化沉孔,13.圆柱体,14.进液腔,15.分流腔道,16.连接部,17.雾化槽,18.安装槽,19.垫圈,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3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罗马椅哑铃凳仰卧起坐板
- 下一篇:一种高压二氧化碳干粉防震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