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功能力学鞋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5421.7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6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锋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功能 力学 鞋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相关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体功能力学鞋垫。
背景技术
鞋具有保护脚部、防磨损脚底、保暖、时尚等功能。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要穿鞋,如商务皮鞋、运动鞋、高跟鞋、休闲鞋等,鞋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
但是,传统的鞋子存在对脚部支撑不够的不够,长时间站立或走路,会感觉脚部、腿部、腰部疲劳,脚后跟会有阵阵疼痛不适感,脚心有抽筋或拉伤的情况,这些都是因为足部骨骼结构变形以及不正确的步态所造成的;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增高鞋垫或保健鞋垫,但都存在一些问题:
增高鞋垫多为1/2鞋垫,脚跟与脚掌的高度差较大,不符合足底的自然形态,无法对脚心部位形成支撑,会加剧扁平足的情况。
某些支撑鞋垫的质量较大,放在鞋中会大幅度增加鞋的重量,在走路时会感到不适。
而有些鞋垫为了减重,从而降低了鞋垫的厚度。但这样会造成鞋垫支撑不足的问题,难以起到对脚底全面支撑的人体力学效果。
另外,某些鞋垫较硬缺乏弹性,舒适性较差,长时间穿着会引起脚部疲劳。
因此,目前的鞋垫在使用上存在各种的问题和不便,不能够全面的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功能力学鞋垫,能够对使用者的脚部形成全面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功能力学鞋垫,分为前脚掌区域、脚心区域以及后脚跟区域;
所述脚心区域高于所述前脚掌区域及后脚跟区域;
所述脚心区域及后脚跟区域的边缘处逐渐向上延伸,形成沿结构;且脚心区域内侧的沿结构高于脚心区域外侧的沿结构;
所述鞋垫的背面设置多个凹洞。
整个鞋垫的形状满足人体力学,在站立或行走时,能够使腰椎和脊椎直立,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沿结构可以使鞋垫与鞋子之间更加贴合紧凑,且能够对脚底形成全方位的包裹。凹洞可以在保证体感及支撑性的同时,减轻鞋垫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沿结构的高度为0.5cm~1cm。
进一步的,所述凹洞呈行列方式分布在鞋垫背面的前脚掌区域末端至后脚跟区域前端之间的部分。
凹洞主要集中在支撑力较小的脚心区域,可以避免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前脚掌和脚跟区域的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鞋垫的长度方向,所述凹洞呈三行排列,且中间一行的凹洞孔面积大于外侧两列的凹洞孔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凹洞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凹洞的深度为1mm~6mm。
进一步的,所述凹洞从鞋垫的脚尖至脚跟方向,深度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凹洞区域的总面积占鞋垫背面总面积的20%~40%。
凹洞的形状、大小、深度合理布置,能够在保证支撑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轻鞋垫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前脚掌区域的厚度小于脚心区域及后脚跟区域的厚度,且前脚掌区域的厚度不超过3mm,并在前脚掌区域设置多个透气孔。
前脚掌区域较薄,可以使人体重量较平均的分布在脚掌和脚跟两个区域,避免脚跟处受力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鞋垫的背面设置多组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鞋垫的整体形状满足人体力学,能够使腰椎和脊椎直立,可以纠正不正确的姿势,起到一定的矫正租用。鞋垫可以使整个脚部受力均匀,预防扁平足。
沿结构可以使鞋垫更贴合鞋子。鞋垫背部的凹洞,既可以节约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功能力学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人体功能力学鞋垫的背面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前脚掌区域;2-脚心区域;
3-后脚跟区域;4-脚心区域内沿;
5-脚心区域外沿;6-后脚跟区域沿;
7-凹洞;8-透气孔;
9-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锋,未经石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5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样-应答微流体盒
- 下一篇:浸渍型膜组件单元和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