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5747.X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7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岗;申晓霞;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F17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双气瓶 多气瓶 lng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属于商用车底盘领域。
背景技术
LNG汽车相对于传统柴油车来说更加环保,且价格低廉;相对于CNG汽车来说存储压力低,密度大,续驶里程长,因而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常用的LNG汽车供给系统有两种形式,后置式和侧置式。侧置式LNG供给系统布置空间较小,对整车布置的要求较高,因而很多需要布置双气瓶乃至三气瓶的LNG汽车均采用后置式供给系统。目前,很多后置式LNG供给系统在安装时,直接采用吊带吊装在上层气瓶瓶体上,容易造成气瓶划伤,直接导致气瓶报废;而且,如果气瓶出现脱落现象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
需要一种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保证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在吊装时,气瓶瓶体不受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其通过螺栓与上鞍座套装在气瓶框架四个角上,可在后置式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安装时采用相配的吊钩进行安全可靠地吊装,保证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在吊装时操作方便、保护瓶体不被划伤,使得气瓶安装更加安全、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其特征在于,吊耳包括固定部1、耳部2,耳部开有吊钩配合孔4,供吊钩穿过,供吊钩穿过,固定部与上鞍座5套装,固定于气瓶框架6上。
进一步地,固定部与耳部互相垂直,固定部贴合固定在上鞍座上,固定部与上鞍座、气瓶框架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吊耳采用高强度钢板冲压而成。
进一步地,吊耳的耳部与固定部通过折弯形成,耳部与固定部的折弯过渡处的长度小于固定部的总长度。
进一步地,吊耳固定部为长条板结构,固定部开有两个螺栓安装孔3与上鞍座套装。
进一步地,吊耳固定于气瓶框架总成四个角上。
进一步地,吊耳的固定部与耳部为一体式结构,固定部与耳部的过渡部分均采用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采用2个或多个吊耳,其中2个吊耳镜向对称安装,吊耳的耳部相对固定部设置在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的另一个镜向对称安装角度的吊耳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双气瓶或多气瓶LNG系统吊耳安装后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2所示,吊耳一、吊耳二左右镜向对称,均采用高强度钢板冲压而成。吊耳包括固定部1、耳部2,耳部开有吊钩配合孔4,供吊钩穿过,固定部与上鞍座5套装,固定于气瓶框架6上。吊钩配合孔为大圆孔,方便装配时吊钩穿入,成功吊装。固定部2的面上开有两个螺栓安装孔,与上鞍座套装,固定在框架总成上,不仅可以增强吊耳强度,而且可防止螺栓松动导致吊耳旋转。吊耳采用圆角过渡,减少应力集中。气瓶框架内可容纳有两个或多个气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部与耳部互相垂直,固定部贴合固定在上鞍座上,固定部与上鞍座采用螺纹连接。吊耳的耳部与固定部为折弯形成,耳部与固定部的折弯过渡处的长度小于固定部的总长度。吊耳固定部为长条板结构。吊耳的固定部与耳部为一体式结构,固定部与耳部的过渡部分均采用圆角过渡。吊耳的耳部优选可相对固定部设置在外侧。
如图3、4、5所示,其中,5——上鞍座;6——框架总成;7——上层气瓶总成;8——下层气瓶总成;9——缓冲罐;10——汽化器。气瓶框架内容纳有两个气瓶。100为吊耳一,200为吊耳二,每个吊耳分别通过两组螺栓与上鞍座套装在框架总成上部四个角上,使得吊装双气瓶LNG系统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整体稳定性提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5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窗框体自动化水洗用吊运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片玻璃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