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回收型加油机防渗透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9095.7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8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修德欣;王振中;蒲鹤;丁莉丽;吴锋棒;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11/04 | 分类号: | F16L11/04;F16L1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回收 加油机 渗透 胶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型加油机防渗透胶管。
背景技术
当前加油机用软管由丁腈内胶、增强层及外胶层等三层结构组成。而橡胶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均来源于石油产品或自然矿产,都含有硫,且橡胶硫化过程中硫磺并不能完全参与交联反应,会有一定的残余游离硫。一根4.5米长的φ19mm加油机软管总含硫量大约为32g,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污染油品,导致硫含量超标。同时在橡胶配方中广泛使用的增塑剂也会在胶管的使用中逐渐向汽油中扩散,致使汽油中未洗胶质呈几百倍的增长。同时胶管内的燃油也会通过胶管壁向外渗透,对空气造成污染。
CN200920089775涉及一种带有敷设电缆线的汽车加油机油气回收胶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网夹层内、外面上分别有内橡胶层、外橡胶层,外橡胶层内有电缆线,内橡胶层构成的管道中心置有油气回收气管,内橡胶层内面与油气回收气管外壁间构成油路通道,油气回收气管内腔为气路通道,编织网夹层、外橡胶层、内橡胶层牢固结合构成一体的空腔管体。
随着国V标准的推行,加油站环保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油品质量中比较重要的3项指标为洗胶质含量、未洗胶质含量和硫含量。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并对比最新的国V标准,某国外品牌加油机胶管内油品未洗胶质超标10倍以上,硫含量超标3倍以上,某国产品牌加油机胶管内油品洗胶质含量超标10倍以上,未洗胶质含量超标89倍以上,硫含量超标3倍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加油机胶管对油品的污染较为严重,难以满足国V标准。
另一方面胶管内长期充满油品,油品会逐渐通过胶管像空气中渗透,根据实验测试,单根3.35m长的3/4”胶管汽油挥发量约为20g/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胶管向油品中析出硫和胶质,污染油品,降低油品质量,另一方面是油品通过胶管向外渗透。该胶管用于加油中,具有防止油品被胶管污染和防止油品向胶管外渗透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气回收型加油机防渗透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管(1)、防渗阻隔层(2)、内胶层(3)、编织层(4)、外胶层(5),油气管(1)外壁与防渗阻隔层(2)内壁间形成环形空间,油气管(1)内有圆形空间,防渗阻隔层(2)外围与内胶层(3),内胶层(3)外围为编织层(4),编织层(4)外围为外胶层(5),防渗阻隔层(2)、内胶层(3)、编织层(4)、外胶层(5)粘合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气管(1)外壁与防渗阻隔层(2)内壁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为油路,油气管(1)内的圆形空间为气路,气路(6)和油路(7)的直径比为0.3-0.5。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加油机胶管在使用过程中对油品的污染,有助于解决燃油渗透问题,降低了油品中的硫和未洗胶质含量,同时胶管内表面光滑,阻力小,能自动抑制静电的产生,且内衬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油气管,2为防渗阻隔层,3为内胶层,4为增强层,5为外胶层;6为气路;7为油路。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油气管1、防渗阻隔层2、内胶层3、编织层4、外胶层5。油气管1外壁与防渗阻隔层2内壁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为油路,油气管1中心的圆形空间为气路。防渗阻隔层2与内胶层3之间的粘合剂为氯醇橡胶,氯醇橡胶与氟橡胶和氟树脂的粘合性能均较好,能紧密粘合防渗阻隔层2与内胶层3。编织层材质为钢丝,可以提高胶管强度,增加胶管导电性。所述气路6和油路7的直径比为0.3。
所述防渗阻隔层材质为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能有效隔离内胶层与油流,防止内胶层中的游离硫和未洗胶质向油流中析出。
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可分别安装油气回收型胶管接头,一端连接在加油枪上,另一端连接在加油机上。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所述防渗阻隔层材质为氟树脂。所述气路6和油路7的直径比为0.5。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所述防渗阻隔层材质为EVOH与氟树脂的复合材料。所述气路6和油路7的直径比为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9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