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塑性隔音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9449.8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2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闫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辉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5/2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隔音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热塑性隔音棉。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是根据车辆的性能、相应的路况等,对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声、轮胎与地面所产生的振动共鸣声、车厢内组件因间隙或老化挤压力摩擦声等作细致处理,以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人们在选择轿车时,不但注重性能,更注重轿车配饰的档次;目前高档轿车在汽车引擎上盖、汽车仪表盘、轮毂、底板、后尾箱等处均布置有隔音棉,高品质的隔音棉对过滤发动机噪音、抑制胎噪和路噪、降低和有效缓解底盘的金属疲劳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噪声的热塑性隔音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隔音棉,以提高隔音棉的隔音效果,减少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塑性隔音棉,包括顶层、中间层以及底层,所述顶层、中间层以及底层为混合纤维层,所述顶层、中间层以及底层热压形成所述热塑性隔音棉,所述顶层包括与所述中间层贴合的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部和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顶层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热塑性隔音棉由三层混合纤维层经热压成型,且在顶层上设置有凸起部和凹陷部,凸起部的顶部和凹陷部的底部设置贯穿顶层的通孔,该结构能够有效消除噪音,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较佳地,所述基部呈长方形的平板状,所述凸起部为沿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凸起带,所述凹陷部为沿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陷带,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交替分布而使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呈正弦波形状。
较佳地,所述凸起部由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且呈圆锥状,所述凹陷部由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且呈倒圆锥状,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基部上交替均匀排布。
较佳地,所述混合纤维层由涤纶纤维、低熔点纤维以及混纺纤维热压成型。
较佳地,所述底层与所述顶层结构相同,且所述底层和所述顶层对称分布于所述中间层的两侧。
较佳地,所述中间层和所述底层的厚度均为1厘米,所述顶层的所述基部的厚度为0.8厘米,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和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均为0.3厘米。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塑性隔音棉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热塑性隔音棉中顶层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热塑性隔音棉中顶层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热塑性隔音棉100包括顶层11、中间层12以及底层13,顶层11、中间层12以及底层13均为混合纤维层,顶层11、中间层12以及底层13经热压形成热塑性隔音棉100,其中顶层11包括与中间层12贴合的基部111以及设置于基部111上的多个凸起部112和凹陷部113,凸起部112的顶部和凹陷部11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贯穿顶层11的通孔114。
具体的,混合纤维层由涤纶纤维、低熔点纤维以及混纺纤维热压成型,当然,混合纤维层还可以由其他隔音效果好的纤维构成。在顶层11上设置凸起部112和凹陷部113,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消除,进而可以增大所隔离的噪音的频率范围,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同时,凸起部112的顶部和凹陷部113的底部上分别设置通孔114,从而当声音入射到通孔114内时可引起空隙中空气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通孔114的内壁的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消耗;此外,当空气绝热压缩时,空气与通孔114之间不断发生热交换,由于热传导作用,也会使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对声音的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中间层12和底层13的结构相同,均呈长方形或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中间层12和底层13的厚度均为1厘米,顶层11的基部111的厚度为0.8厘米,凸起部112的高度和凹陷部113的深度均为0.3厘米,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顶层11、中间层12以及底层13的厚度为其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辉,未经闫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9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A壳离型纸的自动撕取装置
- 下一篇:脱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