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电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9459.1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202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用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冷电模。
背景技术
水冷电模是冶炼里面常用的一种冷却装置,同时也在冶炼过程中,对冶炼出来的铁水、金属水都是有必要进行冷却处理的,但是,对于冶炼出来的铁水或者其他金属水,由于其在不同的冷却环境下,其内部的各种化学成分之间依然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而使得得到的冶炼产品的质量也是不同的,而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模大多数是将冶炼水直接投入采用水与冶炼水进行热交换进而达到冷却的目的,但是,由于其没有对水冷模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进而使得冶炼水在进入水冷模中之后,其各部分的温差均为一致,即就是冶炼水从一个高温的环境进入水冷模中后,均是根据先与温度较高的水热交换,再与温度较低的水热交换后,就直接成为了成品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进而造成在水冷过程中的产品还存在着进一步的反应,进而导致冶炼的产品的品质较差,并且极易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进而使得制备的产品中的成分较为复杂。
为此,本研究者结合冶炼学的常识以及长期的生产实践,通过对水冷过程中的产品进行不断的工艺调整和质量检测,进而通过对水冷电模的结构进行改进,进而使冶炼炉冶炼出来的冶炼水在经过冷却处理时,其品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进而为冶炼冷却技术临沂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冷电模和一种新型的冷却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电模。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冷电模,由模体,设置在模体内的冷却槽,设置在模体底部的进水口,与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与模体上端面相连通并进入冷却槽内的冶炼水入口,与模体上端面相连通并延伸出模体外的铁水出口以及通过模体与冷却槽形成的水腔和设置在模体侧面的出水管组成,所述的模体由模体墙和模底组成多边形的凹槽。
所述的冷却槽为向模体底部凹陷的凹槽。
所述的冷却槽为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形成弧形。
所述的弧形,该弧形的最底端与设置铁水出口一侧的模体墙靠近,与设置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远离。
所述的出水管位于设置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相连接的模体墙面上,并靠近设置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
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槽最低端相对应的模底上。
所述的进水口在模底上至少设置2个。
所述的进水口,在模底上相邻两个进水口的间距为2-10cm。
所述的冷却槽的底部还设置有水接触层。
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电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体制备:选取在冶炼炉的下游的一块空地上,将空地整平,并采用混凝土在地面上浇筑成平面,待混凝土凝固以后,得到模底;再采用砖砌成模体墙,模体墙砌成带夹心层的双层,并在夹心层中填入混凝土,并采用振动棒振动挤压紧密,再待夹心层的混凝土凝固后,再在模底上开设进水口,并采用钢管穿插入进水口,钢管上端面超出模底表面5-10cm,钢管下端面穿出模底底面5-10cm,再采用黄泥平铺在模底上表面,并将其压紧,使得钢管上端面超出水平面的距离为1-2cm,再将模体墙的内层砖取掉,并采用细砂与水泥按照5:3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后覆盖在其表面,覆盖厚度为一块砖的厚度,再采用黄泥、水泥、河沙按照质量比为5:3:2混合均匀后填充在模底表面,填充厚度为至与钢管上端面相平,并将其压紧;
(2)冶炼水入口制备:采用砖砌成30-65°的向下凹陷的斜槽,斜槽的底端与模体的上端面相连通,并有一段伸入模体内部,斜槽的顶端与冶炼炉的出口相连接,并在其凹陷的斜槽中采用黄泥覆盖1-2cm后,并将其挤压紧;
(3)铁水出口制备:选取在与冶炼水入口相对一侧的模体的上端面设置一个凹陷的斜槽,斜槽的斜度为30-60°,斜槽的一端与模体上端面接触,另外一端延伸出模体外,并在该斜槽的内部采用黄泥覆盖并挤压紧;
(4)出水口制备:选取与设置有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相邻的模体墙,并在该模体墙上靠近设置有冶炼水入口一侧的模体墙处打开圆形孔,并将圆形钢管插入该圆形孔中,再采用密封胶将圆形孔与钢管外壁之间的缝隙填充完整,再在钢管外端采用水管与其连接;并且采用水管与步骤1)穿出模底底面的钢管连接,并将其土埋至水池中;
(5)冷却槽制备:再选取能够自由扭弯形成任意形状,并且具有一定固定作用的板材,将其设置成弧形后安装在上述制备好的模体中,并将其固定至紧后,再采用河沙、黄泥、水泥按照3:6:5混合均匀浇筑,并将其压紧,再在其表面铺一层后为0.5-1cm的黄泥,并压紧,即可完成水冷电模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斯普铁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9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