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钮子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09727.X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4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3/12 | 分类号: | H01H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钮子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钮子开关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钮子开关。
背景技术
钮子开关又称为肘节开关、杠杆开关,是最常用的手动开关,被广泛使用在电子仪器、仪表以及电工设备中,开关动作机构主要依靠手柄带动浮动式拨块,利用拨块内压簧的弹力推动半球面塑料滑头,带动动触片完成换向。开关扳动的速度的连续性和手感主要依靠滑头半球面和动触片表面的光洁度保证。加工难度大且易造成滑头磨损,塑料材质的滑头承受大电流时,有可能出现因拉弧使滑头烧融或变形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钮子开关,确保接触可靠,扳动手感佳,减少了接触件之间的磨损,提升了开关的额定负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钮子开关,包括基座组件、动触片组件、拨块组件、换向装置和锁柄组件;所述动触片组件通过支架安装在基座组件的中导电件组件上,所述拨块组件活动安装于换向装置的金属外壳内,且换向装置的手柄下端插在拨块组件的拨动槽内,手柄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锁柄组件;所述拨块组件的拨块和基座组件的限位块之间通过锯齿配合,且拨块组件的滚轮置于动触片组件的动触片上,所述基座组件通过基座与金属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金属外壳通过收缩夹紧扣铆方式与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拨块组件的滚轮通过卡位套圈和压簧B安装在拨块上。
所述基座组件的导电件组件通过胀铆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限位块通过压簧A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压簧B底端通过硅胶固定在拨块的孔内。
基座组件的外部套有橡胶套,橡胶套的上端于金属外壳的外侧与金属外壳密封固定连接。
橡胶套的上端与金属外壳之间点703硅橡胶密封。
所述滚轮为不锈钢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滚轮式滑头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解决了以往的钮子开关滑头采用半球面塑料材料易造成磨损、光洁度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问题;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滚轮式滑头,滑头不易磨损,大大提高了钮子开关扳动手感,同时也提升了开关的额定负载,可以承受大电流而不会出现滑头零件烧融或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基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C-C的剖面图;
图5是图3沿D-D的剖面图;
图6是图2中拨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B-B的剖面图;
图8是图2中动触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拨块组件的正二测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拨块组件与动触片组件装配的正二测视图;
图中:1-基座组件,11-中导电件组件,12-导电件组件,13-基座,14-支架,15-支撑片,16-限位块,17-压簧A,2-动触片组件,21-动触片,22-触点,3-拨块组件,31-拨块,32-卡位套圈,33-压簧B,34-滚轮,35-拨动槽,4-换向装置,41-轴套,42-内防水圈,43-套圈,44-盖板,45-轴销,46-金属外壳,47-手柄,48-夹紧挡圈,5-锁柄组件,51-锁柄帽,52-挡销,53-定位圈,54-锁柄套,55-压簧C,6-橡胶套,7-螺母,8-内齿弹性垫圈,9-定位垫圈,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钮子开关,包括基座组件1、动触片组件2、拨块组件3、换向装置4和锁柄组件5;所述动触片组件2通过支架14安装在基座组件1的中导电件组件11上,所述拨块组件3活动安装于换向装置4的金属外壳46内,且换向装置4的手柄47下端插在拨块组件3的拨动槽35内,手柄4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锁柄组件5;所述拨块组件3的拨块31和基座组件1的限位块16之间通过锯齿配合,且拨块组件3的滚轮34置于动触片组件2的动触片21上,所述基座组件1通过基座13与金属外壳46固定连接。通过扳动换向装置4,手柄47联动拨块组件3,滚轮34在动触片组件2表面自由滑动,拨块31与限位块16通过锯齿配合进行限位,以达到跳步停位的效果。
所述金属外壳46通过收缩夹紧扣铆方式与基座13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97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