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1073.4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1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姜许健;孙红海;宋中华;范颂文;单全生;伍轶鸣;苟柱银;沈建新;张洁;张文祥;徐振辉;王英臣;梁玲;马金龙;魏盼龙;廖斌;干华文;刘成林;江勇;刘涛;姜涛;崔前涛;吴建强;谢明政;王同峰;聂敬忠;孙璇;陆文忠;巩玉政;周洋;田俊艳;赵丽宏;袁欢;毛小飞;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莲莲;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井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原油的过程中,通常靠抽油杆在抽油井中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抽油泵采出原油。油井井口通过盘根盒与抽油杆上的光杆配合实现密封。
盘根盒内装设有密封件,用以密封所述光杆与所述盘根盒之间的环形空间。现有技术中,所述密封件由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密封块形成。现有技术中所述密封块之间的拼接面,即密封块之间相接触的面与所述光杆的轴线垂直。
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原油容易从密封块之间的拼接面的缝隙中渗漏,密封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密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井密封装置容易导致原油渗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井密封装置,包括:盘根盒、抽油杆光杆及至少两个密封块;
所述盘根盒为套筒状,套设于所述抽油杆光杆的外壁;
所述至少两个密封块相互拼接嵌设于所述盘根盒的内壁与所述抽油杆光杆的外壁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密封块的拼接面与所述抽油杆光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度小于45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井密封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抽油杆光杆外壁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固定孔及限位部,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盘根盒固定,所述密封块的一端抵靠所述限位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还具有与所述固定孔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固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盘根盒一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自所述限位件外壁向外凸伸形成的把手。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对应所述固定孔一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限位件对应所述安装孔一端的截面形状不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对应所述固定孔一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限位件对应所述安装孔一端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块沿所述抽油杆光杆轴向的截面为菱形。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块由耐油橡胶及无纺布混合形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盘根盒具有通孔,所述抽油杆光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的长度为200mm-300mm。
本实用新型油井密封装置通过至少两个密封块相互拼接嵌设于盘根盒的内壁与抽油杆光杆的外壁之间,并使所述至少两个密封块的拼接面与所述抽油杆光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度小于45度,使得所述密封块的拼接面可以在所述盘根盒与抽油杆光杆的压力下紧密压实,从而防止原油从所述拼接面中渗漏,提高密封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油井密封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油井密封装置中盘根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油井密封装置中盘根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油井密封装置中限位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油井密封装置中限位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油井密封装置中限位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盘根盒;
11:第一连接端;
110:外螺纹;
13:第二连接端;
130、410:内螺纹;
15:通孔;
20:抽油杆光杆;
30:密封块;
31:拼接面;
40:限位件;
41:固定孔;
43:限位部;
45:安装孔;
5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1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