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鲜菇种条接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2754.2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9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丁霞;廖世刚;吴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同申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鲜 菇种条 接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蘑菇的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鲜菇,属低温型草生菌或木生白腐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颜色洁白,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芳,味道鲜美。海鲜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常食海鲜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它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
现有的海鲜菇培育步骤主要包括培养料配置——装袋与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后熟培养——搔菌和注水——催蕾——出菇。其中装袋与灭菌步骤就是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专用塑料袋并扎口进行灭菌,再此过程中需要将打孔棒插在培养基的中间位置。移除打孔棒后在培养基中间留下孔洞,在该孔洞内接种海鲜菇原种(通常接种生长有海鲜菇原种的海鲜菇种条),使得培养基的料被海鲜菇充分分解利用,有利于发菌时积累在培养基中的废气及时排出菌袋,可以提高其海鲜菇发菌速度。
上述方案的技术方案在于:现有的打孔棒为两端封闭的直管结构,插入培养基时较为费力易折断,而且采用人力打孔效率低,不适用于工厂中批量化的菌袋打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不易折断、打孔效率高的海鲜菇种条接种器。
本方案中的海鲜菇种条接种器,包括打孔棒,打孔棒下方设置有物料升降台,打孔棒上端与齿轮的轴孔固定连接,该齿轮与由进给气缸驱动的齿条进行啮合;在打孔棒的棒身上焊接有螺旋形的加强筋,打孔棒的下端为棒尖,在打孔棒的棒身上还焊接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与棒尖之间的距离与打孔深度相同。
有益效果:打孔棒上方设置升降台,可以使得物料上升与打孔棒相对运动进行打孔,相比传统的人力插入,本实用新型无需耗费人力进行打孔,适用于工厂的批量化生产;在棒身上设置的螺旋形的加强,采用螺旋旋进的方式进行打孔,相比直接插入培养基,可防止打孔棒折断,另外,采用齿轮齿条驱动打孔板旋转,传动精度较高,旋转速度稳定,限位板的设置可以防止过度打孔,保证打孔深度。
进一步,所述升降台包括升降板,以及与升降板下侧面法兰连接的升降气缸,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的下侧面安装有控制升降气缸上升高度的行程开关,当升降气缸推动海鲜菇菌袋上升并触碰到行程开关后,升降气输出轴回缩,海鲜菇菌袋回复原位。
进一步,所述打孔棒上端与齿轮的轴孔过盈配合,防止打孔棒与轴孔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板与棒尖之间的距离为海鲜菇菌袋高度的2/3,即是孔洞深度为海鲜菇菌袋高度的2/3,该深度的孔洞适宜菌种发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海鲜菇种条接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升降板1、升降气缸输出轴2、海鲜菇菌袋3、打孔棒4、螺纹加强片5、限位板6、行程开关7、齿轮8、齿条9。
实施例海鲜菇种条接种器基本如附图1所示:
海鲜菇种条接种器,包括放置海鲜菇菌袋3的升降板1,升降板1下方安装有升降气缸。该升降板1的底部焊接有法兰盘,该法兰盘与竖直布置的升降气缸输出轴2螺栓连接,升降气缸输出轴2的伸缩运动可带动升降板1竖直上移或竖直下移。
在升降板1的上方布置有打孔棒4,该打孔棒4的下端为棒尖,打孔棒4的棒身上焊接有螺纹加强片5,打孔棒4的上端与齿轮8的轴孔过盈配合。在打孔棒4的棒身生焊接有限位板6,该限位板6的宽度大于海鲜菇菌袋3的袋口宽度,且该限位板6下侧面安装有升降气缸的行程开关7,该限位板6与棒尖之间的距离与打孔深度相同,本事实例中打孔深度为海鲜菇菌袋3高度的2/3。上述齿轮8与齿条9啮合,该齿条9与进给气缸输出轴(图中未画出)进行连接,该进给气缸的伸缩运动可带动齿条9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控制齿轮8旋转,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时齿轮8的旋转方向与螺纹加强片5的旋紧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同申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同申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2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激光扫描测距仪的自动引导车、系统及导航方法
- 下一篇:一种储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