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铜废水再生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2759.5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彭双全;钟志立;贺松山;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贝尔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22B15/00;C22B7/00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鲁慧波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再生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铜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含铜废水再生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线路板生产行业通常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一般含有大量的铜粉或离子态铜,不能直接再利用,导致工业用水量增及产品生产成本升高。同时,含铜废水直接排放不但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更造成严重的金属资源浪费。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一般只具有处理铜粉或者铜离子的某一种的功能,如需处理线路板生产过程的全部含铜废水,则需要分别购置两套设备,处理成本高且占用面积大,经济效益低。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含铜废水再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处理效率高、铜分离彻底的含铜分水再生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铜废水再生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沉降模块、压滤模块、电解模块及曝气模块,所述沉降模块包括沉降池,沉降池前端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沉降池后端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压滤模块连接;所述沉降池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阻流板;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还设有处理剂溶解装置,包括溶解腔以及设置在溶解腔顶部的进料斗,还包括设置在溶解腔侧面的第二进水口;溶解腔中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对的挡板,挡板将溶解腔纵向分割为液流溶解腔和机械溶解腔,液流溶解腔和机械溶解腔通过设置在挡板上部的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和进料斗与液流溶解腔连通;所述机械溶解腔中设有搅拌叶以及排料口;所述液流溶解腔的侧面设有破碎锥。
本实用新型中,线路板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铜废水首先经过沉降,除去不溶的铜粉和大部分的铜离子,经过压滤模块除去不溶物后,排出含少量离子态铜的废水,这些离子态铜最终在电解模块中被彻底析出,经曝气池曝气后获得可重新投入生产的回收水。而各个步骤回收的铜物质则可被进一步处理,获得铜原料。在沉降池中可加入絮凝剂等污水处理剂,促进废水中的铜粉、铜离子沉降。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在沉降池的第一进水口处设置处理剂溶解装置。处理剂从进料斗进入液流溶解腔,与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清水经初步混合,进入机械溶解腔进一步混合。两级溶解处理有利于提高处理剂的溶解效率,提高污水处理速度。而破碎锥则可粉碎结块的处理剂,进一步提高处理剂的溶解速度。阻流板可降低沉降池中的水流速度,并截停较重的沉淀物,提高沉降效率。所述曝气模块、压滤模块和电解模块均可选用现有技术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压滤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筒,过滤筒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三进水口内侧安装有过滤袋;第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间设有离心泵。
沉降过的污水井离心泵驱动,进入过滤袋,晒去不溶物后,获得澄清的滤液被进一步电解除铜。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模块包括电解缸;电解缸的一端设置有阴极导电板、另一端设有阳极导电板;还包括对电解缸底部通入空气的通气机构;所述阳极导电板和阴极导电板的内侧设有下凹的弧面。
阴极导电板、阳极导电板接入外部电源,形成电场进行电解,使污水中的离子态铜转化为单质并析出,彻底除去污水中残留的铜。弧面有利于改变电场密度,提高电解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沉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剂溶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解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含铜废水再生循环系统,如图1、图2、图3包括依次连接的沉降模块1、压滤模块2、电解模块3及曝气模块4,所述沉降模块包括沉降池11,沉降池前端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12,沉降池后端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3,第一出水口与压滤模块连接;所述沉降池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阻流板14;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还设有处理剂溶解装置5,包括溶解腔以及设置在溶解腔顶部的进料斗51,还包括设置在溶解腔侧面的第二进水口52;溶解腔中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对的挡板53,挡板将溶解腔纵向分割为液流溶解腔54和机械溶解腔55,液流溶解腔54和机械溶解腔55通过设置在挡板上部的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52和进料斗与液流溶解腔54连通;所述机械溶解腔55中设有搅拌叶56以及排料口57;所述液流溶解腔的侧面设有破碎锥58。
本实施例中,曝气模块为现有技术的曝气池。搅拌叶可选用现有技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贝尔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贝尔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2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一体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