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2788.1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3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贯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贯绯 |
主分类号: | A61B9/00 | 分类号: | A61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内科 电磁 叩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常见病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往往感觉不灵敏,言语不清,反应延缓,需要医生通过相应仪器判断患者神经的损伤程度,目前最为常用的判断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仪器为叩诊器,但是,这种现有的叩诊器与普通锤子相仿,需要人工叩击,费事费力,缺少人性化,叩击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医生个人意识和感觉,诊断时存在人为误差,不能准确的确定叩击力大小,锤击稍有误差,对人体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改变了传统的神经内科用锤子叩诊的方法,采用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可以大大增加节约体力,提高了叩诊的准确性,使操作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包括有外壳,外壳内封装有位于上部的A电磁铁和位于下部的B电磁铁,A电磁铁和B电磁铁中间有永磁体锤击块,A电磁铁和B电磁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导杆贯穿过永磁体锤击块的导向孔并与永磁体锤击块滑动套接,外壳下面固定有橡胶锤头,外壳侧面固定有手柄,手柄上安装有有A电磁铁和B电磁铁的电源开关和功率调节旋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在橡胶锤头下端插接有吸盘式橡胶锤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在A电磁铁下面固定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在外壳下端面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终端位于橡胶锤头中,外壳上端面上安装有压力显示器。
实用新型与传统神经叩诊锤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A电磁铁和B电磁铁同时启动,产生相反的磁力,首先吸引永磁体锤击块向上运动,缓冲弹簧可以减少冲击力,电流转变,电磁铁磁力相反,永磁体锤击块向下运动,这样便可以向下产生冲击力,橡胶锤头锤击神经部位,达到一次叩诊效果,这样不用人工叩诊,省事省力,人性化十足;功率调节旋钮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改变电磁力,最终改变叩诊力大小,满足不同情况的叩诊,增大装置的应用范畴。2、吸盘式橡胶锤头可以在叩诊之前,将橡胶锤头准确的吸附在神经部位,使得叩诊准确无误,提高叩诊效果,避免叩诊偏差。3、缓冲弹簧可以减少震动和噪声。4、压力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叩诊力大小,为医务人员提供诊断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诊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工作示意图。
图1、图2中,1、压力显示器;2、A电磁铁;3、外壳;4、手柄;5、电源开关;6、功率调节旋钮;7、缓冲弹簧;8、永磁体锤击块;9、导杆;10、B电磁铁;11、压力传感器;12、吸盘式橡胶锤头;13、橡胶锤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神经内科电磁叩诊器,它包括有外壳3,外壳3内封装有位于上部的A电磁铁2和位于下部的B电磁铁10,A电磁铁2和B电磁铁10中间有永磁体锤击块8,A电磁铁2和B电磁铁10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9,导杆9贯穿过永磁体锤击块8的导向孔并与永磁体锤击块8滑动套接,外壳3下面固定有橡胶锤头13,外壳3侧面固定有手柄4,手柄4上安装有有A电磁铁2和B电磁铁10的电源开关5和功率调节旋钮6;橡胶锤头13下端插接有吸盘式橡胶锤头12;A电磁铁2下面固定有缓冲弹簧7;外壳3下端面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终端位于橡胶锤头13中,外壳3上端面上安装有压力显示器1。
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直流电源驱动两个电磁铁,两个电磁铁在竖直方向磁极相反启动,并且磁极方向同时切换。首先启动电源开关5,两个电磁铁磁极启动,产生磁力,永磁体锤击块8向上运动,吸附在上部,再次启动电源开关5,两个电磁铁磁极转换,永磁体锤击块8反向运动,向下完成一次叩诊。吸盘式橡胶锤头12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安装。手术过程中,被血液或组织污染,应适当的擦拭,并在无菌环境中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彻底冲洗可有效去除器械的节点,和缝隙处的血液及其他污染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贯绯,未经李贯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2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