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对称同心圆型全固态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5231.3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2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宇;李闯;吕胤霖;陈玉娟;朱大福;杨昕瑞;赵鹏飞;徐芮;尹雁;高敏;吴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26 | 分类号: | H01G11/26;H01G11/56;H01G11/10;H01G11/3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利明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对称 同心 圆型 固态 平面 微型 超级 电容器 | ||
1.一种复合对称同心圆型全固态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硅衬底(1)、多个电容器单元(2)、凝胶电解质(3)、正极极耳(4)、负极极耳(5)和辅助电极(6),
多个电容器单元(2)在硅衬底(1)的上表面呈矩形阵列形式排布,所有电容器单元(2)的摆放方位相一致;电容器单元(2)的行数和列数均大于或者等于2;
每个电容器单元(2)由内单电极和外单电极组成,内单电极由第一实心圆部(2-11)、第二实心圆部(2-12)和十字交叉部(2-13)组成,外单电极由第一缺口空心圆部(2-21)、第二缺口空心圆部(2-22)、第一连接部(2-23)、第二连接部(2-24)和列连接部(2-25)组成,
第一实心圆部(2-11)设置在第一缺口空心圆部(2-21)内,且二者呈同心排布,第二实心圆部(2-12)设置在第二缺口空心圆部(2-22)内,且二者呈同心排布,第一缺口空心圆部(2-21)通过第一连接部(2-23)垂直连接列连接部(2-25)的中点,第二缺口空心圆部(2-22)连接第二连接部(2-24)的首端,第一实心圆部(2-11)连接十字交叉部(2-13)的第一连接端,第二实心圆部(2-12)连接十字交叉部(2-13)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缺口空心圆部(2-21)缺口的中心,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缺口空心圆部(2-22)缺口的中心;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部(2-23)和第二连接部(2-2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连接部(2-24)的末端垂直连接相邻下一列电容器单元(2)的相应列连接部(2-25)的中点;
辅助电极(6)设置在硅衬底(1)上,辅助电极(6)与列连接部(2-25)相平行设置,硅衬底(1)上最后一列电容器单元(2)的第二连接部(2-24)的末端均连接辅助电极(6);辅助电极(6)的长度与每一列电容器单元(2)中所有列连接部(2-25)的长度之和相等;
所有内单电极、外单电极和辅助电极(6)相互之间设置凝胶电解质(3);所有内单电极、外单电极和辅助电极(6)的上表面设置铜集流体层;
正极极耳(4)和负极极耳(5)设置在硅衬底(1)的上表面上,硅衬底(1)上第一列电容器单元(2)的一个外单电极列连接部(2-25)的铜集流体层连接正极极耳(4),辅助电极(6)的铜集流体层连接负极极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对称同心圆型全固态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内单电极、外单电极和辅助电极(6)均为石墨烯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对称同心圆型全固态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硅衬底(1)的厚度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52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固定装置
- 下一篇:重心可变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