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9768.7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0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泉宪司;上田晃;谷口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斯频德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调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精密加工领域的空气调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抑制调温机内部的振动传达至恒温箱的空气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箱用于超精密加工领域,通过调温机调节空气的温度,并将调温机调温后的空气导入恒温箱以对恒温箱进行温度调节。
调温机在加热和送风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振动,现有的调温机和恒温箱的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因此调温机的振动直接传达至恒温箱,进而影响恒温箱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调温机的振动传达至恒温箱,从而避免振动对恒温箱超精密加工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温装置,其包括调温机、恒温箱以及连接所述调温机和恒温箱的抑制振动传导机构,所述抑制振动传导机构包括两个减振输气部,其中一个减振输气部用于将经所述调温机调温后的空气导入所述恒温箱,另一个减振输气部用于将所述恒温箱内的空气导入所述调温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振输气部为贯通或间断的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减振输气部为贯通的管状结构时,所述减振输气部为柔性结构体。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输气部为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为保温软管。
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减振输气部为间断的管状结构时,所述减振输气部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所述第一管体位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二管体位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管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表面隔开间隙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硬管。
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减振输气部为间断的管状结构时,所述减振输气部包括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体的一端隔开间隙且相互接近地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四管体相对设置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四管体与所述第三管体相对设置的一端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隔开间隙且相互接近地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均为硬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两个减振输气部的结构互为相同或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调温装置,在调温机和恒温箱之间设置减振输气部,调温机所引起的振动在减振输气部被吸收,在进行空气传导的同时,可避免调温机的振动传达至恒温箱,由此提高了恒温箱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输气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输气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输气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输气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温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调温机;2、恒温箱;3、抑制振动传导机构;30、减振输气部;31、第一减振输气部;32、第二减振输气部;30a、第一管体;30b、第二管体;30c、第三管体;30d、第四管体;30e、第一凸缘;30f、第二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4分别示出了减振输气部的不同实施例,图5-图11分别示出了空气调温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图中的箭头为空气流动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斯频德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斯频德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9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