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态反应区的高效半干法脱硫塔及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0473.1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幸辉;郭东英;贾纤;张东辉;李薇;郭东阳;李亚玲;张文超;王宇;程建祥;王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幸辉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56;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地址: | 100621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反应 高效 半干法 脱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反应区的半干法脱硫装置,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环保部“十二五”规划拟订了二氧化硫的总量控制目标,到2015年,二氧化硫的排 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10%。这是一项比较严峻的任务。针对目前烟气脱硫治理领域来说, 由于各种湿法脱硫工艺均需要定量的外排一定的废水来保证脱硫系统的离子平衡,而需要 排放的废水成分极其复杂,处理难度极大,目前配套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基本上只是对废 水内的悬浮物及部分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对废水里面的其他复杂离子没有好的处理办 法,尤其是废水所含的高浓度的氯离子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处理后的废水没有办法进 行回用,基本上用来作为压尘使用。而半干法脱硫工艺因无需废水排放,因此受到了广泛的 关注,但是现有的几种半干法脱硫工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脱硫效率不高但能 耗较高,这大大限制了半干法脱硫工艺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已经应用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主要有循环流化床工艺、旋转喷雾 工艺(SDA)、新型一体化工艺(NID)和密相塔工艺这四种。循环流化床与新型一体化工艺由 于采用下进气的方式,其系统阻力要大于密相塔工艺的系统阻力,并且这三种脱硫工艺都 要求在600~1000g/m3的循环灰浓度及4~8s的停留时间下进行脱硫反应,才能达到脱硫 设计要求的预期脱硫效果,因此在塔型设计方面比较固定,系统的循环灰量也趋向稳定。旋 转喷雾工艺采用喷浆的模式,与其他三种工艺略有区别,仅适用于对硫含量≤600㎎/Nm3的 含硫烟气处理。这几种工艺虽然可以通过设计优化而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但是系统的能 耗会大大增加,同时因为半干法反应原理的限制,这几种半干法工艺的塔内传质效率较低, 部分脱硫反应发生在后部的布袋除尘器中,这对滤袋的使用寿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N102631821A公开了一种半干法和湿法协同脱硫的方法,虽然可以实现深度脱 硫,但是由于湿法脱硫的喷林的应用,增加了系统能耗,同时也存在废水排放问题,还附带 有溶剂的排放;
CN102716658公开了一种前置式半干法脱硫系统,通过设置喷洒脱硫剂,并在脱硫 塔内设置进口弯管段、文丘里管段、扬升段。支管路连接活性炭系统,设计复杂,能耗也较 高;
CN103349903A,CN103480268A公开了一种烟气半干法脱硫的方法,其中需要对烟 气进行调湿后脱硫,也是利用了湿态粉体活浆料脱硫;
CN103566749A公开了一种循环硫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在脱硫塔内安装文丘厘 管,安装储灰斗和烟气回流装置,利用净烟气回流循环控制回路,来保证脱硫塔内流场稳 定,床层均匀,但是仅仅通过控制压差等控制循环无法实现动态实时控制,同时浪费能耗巨 大,周期长,不利于脱硫系统调整;
CN202478821U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干法脱硫塔强化回流装置,脱硫塔内顶部 设有由若干块导流板围成的导流圈。该实用新型通过在脱硫塔内的顶部设置由若干块导流 板围成一圈的导流圈,使得烟气上升至此处后形成强回流,进一步强化了塔内颗粒的返回, 虽然强化了传质,但是仍然无法形成动态控制,调整耗费周期过长。
CN102500225A公开了一种脱硫工艺,虽然对脱硫塔,循环工艺室都进行了改进,但 是没有在脱硫塔内实现动态调节,不利于实时计算和随时调整,耗费成本和时间,能耗过 大。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半干法脱硫工艺面临的上述问题,是实现高效、绿色、 环保的技术障碍,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半干法脱硫工艺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反应区的半 干法脱硫装置,包括将含有污染物SO2、粉尘和NOX的烟气经过带有动态调节功能的脱硫塔, 在脱硫塔内主反应区和调节区与脱硫剂石灰进行反应,以比较经济的运行成本完成脱硫任 务,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硫和粉尘的超低排放,同时还具有一定脱硝效果,当在调节溶液中添 加氧化剂和活化剂时,脱硝效率明显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幸辉,未经李幸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04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处理膜组件
- 下一篇:一种烟气脱硝工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