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漂移式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室水池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1580.6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林;邓居智;李海林;张志勇;陶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胡山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移 高密度 电阻率 实验室 水池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涉及水池实验中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模拟测量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漂移式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室水池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电法勘探中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因为其探测分辨率高、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十分详细、施工成本较低、勘测方便等诸多优点,在矿产普查、环境地质、水利水电、城市工程等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的效果比较满意,解决了诸多实际中的勘测问题,已逐渐成为浅层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拟实验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必备环节。然而高密度电法实验室模拟装置的研究却未能跟上发展的势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实验中最常采用的实验方案为:在水池的支架上摆放30根电极;每根电极都用单独的相同黑色导线与转换器相连接;而且电极采用整条圆柱形。在用与该方案类似的装置进行实验时,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每根电极独立摆放,改变电极需要实验人员手动依次去移动每一根电极所在位置,过程过于繁琐,实验效率低下;并且每次改变极距都需要先将电极摆放架移动到水池边缘,工作量过大。
(2)所用电极采用整条圆柱形,与水面接触面积过大,会影响实验数据。
(3)连接导线过多,导致实验器材十分杂乱,交错在一起甚至产生安全问题;统一采用黑色导线,不易区分开导线的编号。
(4)不能在垂直方向上改变电极与水面的接触深度和水平移动测量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需要的漂移式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室水池模拟装置,能解决现有实验中的四个主要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可应用于更为复杂的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水池实验。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漂移式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室水池模拟装置,它包括伸缩装置、电极、传输大缆、高密度主机和漂浮装置,伸缩装置架设在漂浮装置上,漂浮装置包括漂浮支架、设置在漂浮支架四端的四个漂浮球及气压泵,四个漂浮球之间连通并通过阀门与气压泵连接,所述漂浮支架沿长度方向的轴向上对称设有一对漂移气动阀,漂移气动阀与气压泵连接,漂移气动阀设有气动阀门和气动出口,气动出口的出气方向沿长度方向的轴向朝外。
进一步:伸缩装置中设有若干个呈直线分布的电极安装孔,电极安装在电极安装孔中,传输大缆中含有若干根电缆子芯,传输大缆一端中的电缆子芯分别与电极一对一连接,传输大缆的另一端通过电极转换器与高密度主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伸缩装置由60根有机玻璃长条组成,有机玻璃长条前中后三处钻取3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前后两圆孔错位交叉组合连接,中间两圆孔交叉重合连接;
电极安装孔为前、中、后任一行中呈直线分布的的圆孔,电极安装在前、中、后圆孔中的任一行中,其它两行中的圆孔通过尼龙螺丝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输大缆由30支电缆子芯组成,传输大缆一端中电缆子芯的引出导线部分等距离,引出导线末端与鳄鱼夹一对一连接。
进一步:电极的底部为圆锥状,电极的顶部为电缆子芯连接头,传输大缆一端中的电缆子芯分别与电极电缆子芯连接头一对一连接,电极的电缆子芯连接头为凹圈槽结构,鳄鱼夹夹在凹圈槽上。
进一步:漂浮支架包括两根短的和两根长的PVC硬管,两根短的PVC硬管中部连接在两根长的PVC硬管的两端,两根长的PVC硬管之间的间隙大于电极外径,小于伸缩装置的最大宽度,PVC硬管中设有塑料通气软管,塑料通气软管通过管通分别与四个漂浮球连通。
进一步:漂浮装置上设有水平仪。
本实用新型总体设计合理,能够使电极距的改变一步到位,大大提高实验效率;电极接触水面一端被打磨成圆锥形状,更易于导电,获得的实验数据更优。并通过漂浮装置的阀门控制四个漂浮球的气压,控制好电极底部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拆卸,且伸缩装置由有机玻璃构成,漂浮装置由硬PVC板组成,皆属绝缘材料,且不会发生形变,所以该装置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中物理模型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伸缩装置的单个长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传输大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1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雨滴谱仪及其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河道水下根石智能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