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覆式阻燃通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1781.6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7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光;于冬锋;张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苏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7/17;H01B7/295;H01B7/18;H01B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式 阻燃 通讯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包覆式阻燃通讯电缆。
背景技术
通信电缆典型地包括其中的多个绝缘电线。为了使电线之间的干涉和随机噪声的问题最小化,电缆中的电线通常成对扭绞,至少一种类型的高速数据通信电缆包括其中具有多个扭绞线对的缆芯,以及围绕该缆芯的绝缘护壳,线对以一定方式布置成以根据其中高速数据和通信网络的阻抗,衰减,失真和串扰使性能最优化。
已知一些扭绞对电缆包括电缆中的每个扭绞对的单独的隔室,这些隔室通过护壳结构或用由护壳包围的隔离构件形成以防止扭绞对的移动以及较小扭绞对之间的串扰,典型地,隔离构件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具有一定厚度,该厚度被选择为保持线对彼此分开,通过提供更厚的隔离构件,在线对之间设置了更大的间隔,因此减小了串扰,然而,更厚的隔离构件增加了电缆的总直径,其可增加电缆的成本和复杂性并且能降低电缆的柔韧性使其更难以安装。
由于通信电缆被设计成为更高的速度和频率传输,因此绝缘的隔离构件已经证明在将串扰降低到允许水平方面是不成功的,至少一些已知的扭绞对电缆包括作为屏蔽构件工作的隔层,这些隔层典型地包括金属插入件,这些金属插入件被包围到,或另外插入到绝缘的隔离构件中,问题在于这些传统的屏蔽隔层制作和组装起来比较昂贵,另外,传统的屏蔽隔层保持相对较厚,因此增加了电缆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覆式阻燃通讯电缆。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覆式阻燃通讯电缆,包括电缆芯、玻璃丝包带层、内护层和外护层,电缆芯内部含有多根扁平电缆导体呈圆形排列组合成平行集束,平行集束外依次设有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和增强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行集束与内屏蔽层之间的空隙内设有阻燃填充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扁平电缆导体内部插设有钢丝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丝包带层与电缆芯之间设有阻燃填充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均为金属包覆树脂带,所述金属包覆树脂带螺旋状地卷绕在平行集束的外表面,所述内屏蔽层的金属包覆树脂带的尾端与外屏蔽层的金属包覆树脂带的首端电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强层由纤维编织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屏蔽层由编织的多个铜箔丝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屏蔽层由编织的多个钢箔丝构成并呈螺旋状包覆在绝缘层外表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具有耐弯曲性、耐高温、阻燃效果佳、拉伸强度大以及可靠性优异等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同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覆式阻燃通讯电缆,包括电缆芯1、玻璃丝包带层2、内护层3和外护层4,玻璃丝包带层2与电缆芯之间设有阻燃填充层,电缆芯1内部含有多根扁平电缆导体11呈圆形排列组合成平行集束,该扁平电缆导体11内部插设有钢丝绳,平行集束外依次设有内屏蔽层12、绝缘层13、外屏蔽层14和增强层15,平行集束与内屏蔽层12之间的空隙内设有阻燃填充层,内屏蔽层12和外屏蔽层14均为金属包覆树脂带,金属包覆树脂带螺旋状地卷绕在平行集束的外表面,内屏蔽层12的金属包覆树脂带的尾端与外屏蔽层14的金属包覆树脂带的首端电接触,增强层15由纤维编织形成。
本实施例的内屏蔽层12也可以由编织的多个铜箔丝构成替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苏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苏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1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