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用覆膜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2449.X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5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华;刘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41F23/08 | 分类号: | B41F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用覆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用覆膜机。
背景技术
覆膜工艺是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表面整饰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或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但是在覆膜过程中,由于薄膜和纸制品之间距离、夹杂空气等多种原因,覆膜后经常出现起皱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用覆膜机,能够防止在给印刷品进行覆膜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或者气泡,进保持印刷品覆膜质量好,覆膜制品美观,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设置上辊、下辊、上导辊和下导辊来解决上述现有覆膜机覆膜过程中的起皱问题,保证覆膜美观和质量。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印刷用覆膜机,包括:
覆膜平台;
上辊和下辊,上辊和下辊平行设置,所述上辊设置在覆膜平台上,所述下辊嵌设在所述覆膜平台的凹槽内,所述上辊和下辊之间留有与覆膜平台平行的第一缝隙,并且第一缝隙的一侧为进料端,另一侧为出料端,膜层和纸制品自进料端经上辊和下辊之间的第一缝隙覆膜后自出料端出料;
上导辊和下导辊,其设置在所述覆膜平台上,且上导辊和下导辊平行设置在上辊和下辊的进料端,所述下导辊内设置有中空腔体;
导轮,其以下导辊为轴自由旋转;以及
吸气装置,其包括吸气嘴,所述吸气嘴的出气端与所述中空腔体连通,所述吸气嘴的吸气端朝向所述进料端;泵,其与所述中空腔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辊和下辊的横切面直径相等,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上辊或下辊的横切面直径的1/2。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导辊的横切面直径小于3cm,所述下导辊的横切面直径小于1cm。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导轮的直径小于3cm。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覆膜平台的台面中部,将覆膜平台分割成进料平台和出料平台。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料平台和出料平台的长度比例为1:2-4。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架体,其设置在覆膜平台上,所述上辊、下辊和上导辊的两端均与架体枢接,所述下导辊的两端固设在所述架体上;
胶辊,其与所述上导辊平行设置,且所述胶辊与上导辊之间留有第二缝隙;以及
膜架,其设置在所述覆膜平台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辊为加热辊。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覆膜机中上辊和下辊相互配合完成覆膜过程,覆膜效果好,不易出现褶皱或者气泡,上辊和下辊一方面相互挤压对覆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上辊起到加热薄膜的作用,而下辊还起到输送纸制品的作用,使得覆膜完成的纸制品更易于配合覆膜进度进行同步输送,避免出现纸制品或者膜层的弯折,影响覆膜效果;
另外,设置上导辊用于对膜层在进入进料口前再对其进行引导以及舒展,提高覆膜的质量,同时设置下导辊,其上的导轮用与随纸制品的输送进行滚动,以压平纸制品,使得纸制品在进入进料端前水平舒展开,保证覆膜效果;
吸气装置中的吸气嘴通过其吸气端朝向所述进料端对膜层和纸制品之间的空气进行少量抽吸,在膜层和纸制品逐渐接近的区域实现一个负压环境,可以避免在覆膜过程中出现气泡,提高覆膜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较简单,减少起皱现象,保证覆膜美观和质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印刷用覆膜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导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用覆膜机,包括:
覆膜平台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24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动加墨装置
- 下一篇:远程心电监护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