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子插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3337.6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康市铁能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插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定子绕组的条状导体之间的连接通过特殊的导体例如跨接线或星中心而彼此相连,产生的约束使在焊接侧上的连接管理变得不怎么灵活并且在总体上使条状绕组的设计更不灵活。
如此设计的绕组需要多股绕线不断循环缠绕在定子狭槽中,如果采用的绕线过粗,那么绕线与绕线间的间隙变大,影响电磁的转化效果。绕线缠绕非常耗费时间,因此也有一些以单个插接结构连接的绕组,该绕组首尾相连,底部焊接导连,这种方式的绕组注定可绕的环数不超过两圈,转换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绕组绕线问题,提供一种多环循环,且电磁转化效果好的定子插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定子插线结构,均插设在定子芯的狭槽中,其特征在于,它包括V形的绕组线,所述绕组线以上、下并排的两根为一组,每组绕组线分为起始端和终点端,起始端和终点端相隔若干个狭槽槽距,起始端两个线头处于同一个狭槽中,终点端的两个线头插设在相邻两个狭槽中,前一组绕组线与后一组绕组线的终点端线头对接并处于同一个狭槽中,所述绕组线外侧均有漆包结构,线头为裸露的导电端,对接的线头处设有导体盖帽。
所述的导体盖帽外设有绝缘层,绝缘层上方为联合部位,将相邻的绝缘层一体联合。
所述导体盖帽以环向阵列,外侧的绝缘层形成一体的环形绝缘圈。
所述绕组线的上下方均长于定子芯宽度,绕组线的上下方于一侧斜翻,斜翻后各绕组线均紧密叠靠以减少绕组线之间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绕线更为方便,可进一步提高定子的制作效率,同时使绕组线之间紧挨更为紧密,减小间隙,提高了电磁转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绕组线插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绕组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体盖帽和绝缘层位置示意图。
图中,1、定子芯;2、狭槽;3、绝缘纸;4、绕组线;41、导电端;5、绝缘容槽;6、联合部位;7、导体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芯1内圈设有圆形阵列的若干定子狭槽2,狭槽2内设有B字的绝缘纸3。本实用新型的绕组线4为单根V型如图2所示,绕组线4插入狭槽2中,并以上、下两根为一组,其绕法如图1所示,每组绕组线4分为起始端和终点端,起始端和终点端相隔若干个狭槽2槽距并处于B字的不同侧孔洞中,所述起始端两个线头处于同一个狭槽2中,终点端的两个线头插设在相邻两个狭槽2中,前一组绕组线4与后一组绕组线4的终点端线头对接并处于同一个狭槽2中。绕组线4外侧为漆包结构,端部为导电端41,对接的导电端41通过导体盖帽7扣连,并在导体盖帽7外面再套一层绝缘容槽5。
在每组导体盖帽7扣连以后,导体盖帽7形成环形接点。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绝缘容槽5同样为环形结构,可直接将绝缘容槽5扣在导体盖帽7外侧,且能一次扣盖,当扣盖好以后加热绝缘容槽5联合部位6部位,时联合部位6融化附着在绕组线4上,这样绝缘容槽5便不会脱离。所述绕组线4上下方均比定子芯1长,绕组线4的上下方于一侧斜翻,斜翻后各绕组线4均紧密叠靠以减少绕组线4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康市铁能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永康市铁能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3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子插线连接结构
- 下一篇:电机的转子铁芯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