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杆式压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3598.8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崇杰文;张永;黄文双;黄其华;刘苗;孙军;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莲莲;黄健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螺杆式压风机。
背景技术
压风机通常用于为气动设备提供动力,其将空气压缩成一定压力的气体,从而使得气动设备运转。在矿井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压风机有很多种不同类型,例如螺杆式压风机、离心式压风机等。
螺杆式压风机冷却方式为内部油幕冷却及外部风冷,油分离筒中的油用于吸收上级螺杆压缩空气产生的热量,油分离筒体内油位可通过筒体外的油位管看到。一般情况下,螺杆式压风机运行中的油位管油位能够真实反映油分离筒体内是否缺油,油位的高低决定压缩机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由于螺杆式压风机机组内转动部位较多,螺杆式压风机通常被设计为使用封闭防护板制作成箱式整机机组,以确保人员安全,即螺杆式压风机表现为一封闭箱式结构,螺杆式压风机内部部件包括油分离筒、转动部位等均在该封闭箱式结构内。
然而,螺杆式压风机的箱式整机机组结构虽然可以确保人员安全,但是由于是封闭结构所以导致无法及时准确查看油分离筒的油位,低油位易导致设备超温,零部件损坏,对设备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杆式压风机,以解决无法及时准确查看油分离筒中的油位,低油位易导致设备超温,零部件损坏,导致设备无法安全运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式压风机,包括外部防护板和内部机组,所述内部机组包括油分离筒和控制系统箱,所述油分离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油位管,所述螺杆式压风机还包括:照明器件和油位观察窗;
所述照明器件位于所述油位管的管壁和所述油分离筒体的筒壁之间,所述照明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箱中的低压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提供可见光;
所述油位观察窗设置在所述外部防护板上,所述油位观察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器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器件通过隔离安全栅与所述控制系统箱的低压供电电源连接,所述隔离安全栅用于保证所述照明器件提供可见光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油位观察窗距离地面的高度与所述油位管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油位观察窗位于所述外部防护板上与所述油位管的距离最近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油位观察窗的面积为300毫米*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材料包括高透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供电电源为24V。
本实用新型的螺杆式压风机,通过设置油位观察窗和照明器件,使得在螺杆式压风机运行过程中可以实时准确获取油位管中的油位高低情况,防止因螺杆式压风机缺油导致的设备损坏,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螺杆式压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螺杆式压风机的照明器件电气接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部防护板1;
油位观察窗11;
油分离筒21;
控制系统箱22;
油位管23;
照明器件24;
隔离安全栅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螺杆式压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螺杆式压风机,包括外部防护板1和内部机组,所述内部机组包括油分离筒21和控制系统箱22,所述油分离筒21的筒壁上设置有油位管23。其中,所述螺杆式压风机还包括照明器件24和油位观察窗11,所述照明器件24位于所述油位管23的管壁和所述油分离筒21的筒壁之间,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箱22中的低压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提供可见光;具体的,可以利用固定部件将照明器件24固定在所述油分离筒21的筒壁上;所述外部防护板1上设置有可观察到所述油位管的油位观察窗11,所述油位观察窗1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透明材料可以是高透玻璃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3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