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油位传感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3650.X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王彦军;郑孙腾;邹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35/00 | 分类号: | B62J35/00;B65D2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温利利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传感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特别是一种摩托车油位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油位传感器是摩托车燃油箱内的重要部件,其用于检测燃油箱内的油位高度,方便用户了解燃油箱内的燃油储备量,以便于用户及时增加燃油。参照图1至图3,目前,摩托车燃油箱的油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如下:包括设有传感器安装孔11’的燃油箱1’,及油位传感器2’,油位传感器2’的主体21’通过传感器安装孔11’插入燃油箱1’内,油位传感器2’的底板22’覆盖传感器安装孔11’,并与燃油箱1’之间设有包围传感器安装孔11’的密封圈6’,燃油箱1’在密封圈6’外侧焊接有支架板3’,支架板3’通过螺栓4’与底板22’固定,为了使拧紧螺母5’时,螺栓4’不跟随螺母5’转动,需要将螺栓4’焊接到支架板3’上,同时为了保证油位传感器2’与燃油箱1’之间的密封性,拧紧螺母5’需要较大的预紧扭矩,而常规焊接螺栓其机械强度难以达到8.8级,为确保密封性能,不得不采用成本高的特殊材质的焊接螺栓。此外,将螺栓4’焊接于支架板3’上时,螺栓4’的焊接位置精度及其与支架板3’的垂直度要求高,若螺栓4’的焊接位置稍有偏差,油位传感器2’就难以装配到支架板3’上,若螺栓4’稍有歪斜,就会在拧紧螺母5’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油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可限制螺栓的转动,无需焊接螺栓,节省焊接加工成本,且常规螺栓即可达到预紧扭矩所需要强度,无需使用特殊材料制作螺栓,降低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油位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燃油箱和油位传感器,所述燃油箱上设置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油位传感器设有通过传感器安装孔插入燃油箱内的主体,及覆盖传感器安装孔的底板,所述底板和燃油箱之间设有包围传感器安装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侧设有与燃油箱连接的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穿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尾部穿过底板后由螺母拧紧,所述支架板上还设有与紧固螺栓的头部配合以限制紧固螺栓转动的限位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架板上设有供紧固螺栓的尾部穿过的螺栓安装孔,所述紧固螺栓分别与限位结构、螺栓安装孔之间形成有供紧固螺栓活动的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板为包围密封圈的环状结构,所述紧固螺栓至少设置有两个并围绕支架板中心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为凹槽,所述紧固螺栓的头部容置于该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凹槽贯穿支架板的内侧壁和外侧壁。
进一步,所述凹槽由支架板冲压成形。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侧壁形状与紧固螺栓的头部形状相适应。
进一步,所述紧固螺栓的头部呈矩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支架板与燃油箱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支架板上设置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对紧固螺栓的头部进行限位,从而防止装配时紧固螺栓跟随螺母转动,无需将紧固螺栓焊接到支架板上,节省焊接加工成本,同时正是由于无需焊接紧固螺栓,因而使用常规螺栓即可达到预紧扭矩所需要强度,无需使用特殊材料,降低了紧固螺栓的材料成本。此外,所述紧固螺栓分别与限位结构、螺栓安装孔之间形成有供紧固螺栓活动的间隙,使得紧固螺栓在装配时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降低螺栓安装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保证一定误差范围内底板上的固定孔仍可与紧固螺栓对齐,从而保证油位传感器顺利安装到支架板上,同时可防止紧固螺栓在装配过程中产生歪斜,因而可大大减小拧紧螺母时产生的内应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摩托车的油位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摩托车的油位传感器安装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现有摩托车中螺栓焊接到支架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紧固螺栓和支架板的安装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7是安装螺母前紧固螺栓与支架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8是拧紧螺母时紧固螺栓与支架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36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板车的前避震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轻型折叠电动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