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3676.4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贺姣姣;雷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F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生儿 体位 定位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器,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在对新生儿进行外科手术或者清创处理时,需要新生儿保持仰卧式或者背卧式姿势,不能有其他动作,保证医生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新生儿自制能力极弱,几乎完全依靠身体本能动作,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从旁进行固定限位,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来解现有新生儿手术体位需要医护人员固定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包括床体,还包括支架、升降推杆、升降支架、上肢定位架、下肢定位架、平行推杆、头位支架、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气泵、流量调节阀,所述的支架位于床体顶部,所述的支架与床体滑动相连,所述的升降推杆位于支架顶部,所述的升降推杆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升降支架位于升降推杆底端,所述的升降支架与升降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上肢定位架位于升降支架底部,所述的上肢定位架与升降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下肢定位架位于升降支架底部,所述的下肢定位架与升降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平行推杆位于床体顶部前端,所述的平行推杆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头位支架位于平行推杆前端,所述的头位支架与平行推杆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头位支架形状为“U”型,所述的第一气囊位于上肢定位架内壁,所述的第一气囊与上肢定位架胶连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囊位于下肢定位架内壁,所述的第二气囊与下肢定位架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三气囊位于头位支架内壁,所述的第三气囊与头位支架胶水相连,所述的气泵位于床体底部,所述的气泵与床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气泵分别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管道相连,所述的气泵顶部还设有3个流量调节阀,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分别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外壁还设有保护垫,所述的保护垫分别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底部还设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与支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滑块底部还设有滑轨,所述的滑轨与滑块滑动相连,且所述的滑轨与床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侧端还设有限位气缸,所述的限位气缸与床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限位气缸前端还设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限位气缸焊接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首先根据手术需要,将新生儿背卧或者仰卧在床体上,再通过升降推杆驱动升降支架下移,升降支架连动上肢固定架和下肢固定架同步下移,将新生儿四肢卡住,此时新生儿四肢和上肢固定架、下肢固定架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可以避免新生儿受伤,再驱动平行推杆伸出,平行推杆驱动头位支架移动,使得新生儿头部置于头位支架内部,此时新生儿头部和头位支架具有较大间隙,避免新生儿受伤,再开启气泵,再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对应的流量调节阀,实现对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的可控充气,通过气囊完成对新生儿的体位固定,气囊外壁的保护垫为绒布制成,质地柔软,使得与新生儿接触时,新生儿更为舒适,该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对上肢固定架、下肢固定架、头位支架对新生儿体位进行初步限位,再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对应的气囊充气量,实现对新生儿的体位的可控限定,既保证了新生儿不因限位收到伤害又达到了智能可控定位,极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的主视图
图2是上肢定位架部分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3是下肢定位架部分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4是新生儿体位定位固定器的俯视图
图5是定位气缸部分俯视图
床体1升降支架2
升降推杆3升降支架4
上肢定位架5下肢定位架6
平行推杆7头位支架8
第一气囊9第二气囊10
第三气囊11气泵12
流量调节阀13保护垫14
限位气缸101限位板102
滑轨202滑块2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3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台的托手架
- 下一篇: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