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外框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6350.7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7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活动 连接器 外框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光纤跳线由光纤和连接器组成,而连接器一般包括外框套、内衬套、 插芯组件、弹簧、止挡管、夹管及尾套。但传统光纤跳线不具备信息存储、 读取功能,或是采用纸质标签的方式在光纤跳线两端粘贴纸质标签注明光跳 线的编号及简单信息,光纤跳线生产商很难对其产品实现过程化的质量管 理,产品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分析和追溯。同时纸质类标签容易受到周围环 境和人工操作等影响,标签容易老化或损坏,可能导致更新光纤跳线位置时 容易漏标或者错误连接,给光纤跳线的用户维护和运营带来极大的不便,增 加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外框套结构,其将RFID (射频识别)标签置入容置槽中,通过读卡器根据用户需求芯片可录入或读 取光纤跳线各类信息,便于快捷地识别和管理光纤跳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外框套结构,包括外 框套,所述外框套上设置有RFID标签。
所述RFID标签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其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外 框套的外侧壁开有容置槽,容置槽的槽口设有与之配合的盖板,所述RFID 标签设置于上述容置槽内。为了保证连接器的兼容性,所述容置槽形成于外 框套的后部。
所述盖板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置槽的槽口。可拆卸 的安装方式又包括所述盖板与容置槽的槽口是卡接配合固定的、所述盖板与 容置槽的槽口是滑动配合固定的等。当然,所述盖板一端也可以与外框套相 连,该盖板通过翻转扣接盖设于容置槽的槽口的。
所述RFID标签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外框套上开有深槽,所 述RFID标签插置于上述深槽内。为了保证连接器的兼容性,所述深槽形成 于外框套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置入外框 套的容置槽中,通过读卡器根据用户需求其芯片可录入或读取光纤跳线各类 信息,便于快捷地识别和管理光纤跳线。RFID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 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 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有图1所示外框套的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盖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框套;11容置槽;12盖板;2内衬套;3插芯组件;31陶瓷 插芯;32插芯尾柄;4弹簧;5止挡管;6夹管;7尾套;8RFID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外框套结构,包括 外框套1,所述外框套1上设置有RFID标签8。
所述RFID标签8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其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 外框套1的外侧壁开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的槽口设有与之配合的盖板12, 所述RFID标签8设置于上述容置槽11内,如图1至图6所示。其盖板12 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置槽11的槽口。可拆卸的安装方 式又包括所述盖板12与容置槽11的槽口是卡接配合固定的(如图2所示)、 所述盖板12与容置槽11的槽口是滑动配合固定的等。当然,所述盖板12 一端也可以与外框套1相连,该盖板12通过翻转扣接盖设于容置槽11的槽 口的。
所述RFID标签8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外框套1上开有深槽 13,所述RFID标签8插置于上述深槽13内,如图7和图8所示。
为了保证连接器的兼容性,所述容置槽11或深槽13形成于外框套1的 后部,外框套1的前端部分和现有的S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结构一样。而 且所述容置槽11或深槽13可以位于外框套的任意一侧面,RFID的型号规 格可以根据需求改变,而所述外框套后端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为其他形 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6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广电网络的高密度光传输平台
- 下一篇:用于镜片加工处理的遮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