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8043.2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舟;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吉通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02 | 分类号: | D02G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1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弹丝顶杆 防止 下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杆防下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涤纶低弹丝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它是以聚酯切片(PET)为原料,在加工时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POY),再经拉伸、变形、假捻等步骤加工而成;其中使用到顶杆装置,顶杆装置是由两根并列的顶杆装入一根双套管中,原丝托举在顶杆上端,在需要更换原丝时,下拉顶杆,使顶杆脱离双套管下端的管壁夹持,然后更换原丝;在上述作业中,双套管下端管壁对顶杆的夹持靠的是套管与管壁的过盈配合,而套管管壁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失去夹持力,造成顶杆的自动下滑,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通过在双套管下端添加环形圈,由连接环形圈的“U”形防滑落套防止顶杆的自动下滑,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包括双套管、顶杆、“U”形防滑落套和顶紧螺丝,在双套管的下端外缘套有环形圈;“U”形防滑落套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锁紧螺丝铰接连接环形圈的两侧螺孔,“U”形防滑落套下端的内面处于两顶杆下端的手柄下方。
一种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在双套管的下端外缘套有环形圈,两“L”形防滑落板的上端分别通过锁紧螺丝铰接连接环形圈的两侧螺孔形成铰接连接,两“L”形防滑落板下端的内折弯板分别处于两顶杆下端的手柄下方。
所述的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所述环形圈的内壁与双套管下端外缘为过盈配合;或环形圈的内壁与双套管下端外缘通过胶粘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通过在双套管下端添加环形圈,由连接环形圈的“U”形防滑落套;或由连接环形圈“L”形防滑落板来实现防止顶杆的自动下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顶杆容易滑落的弊端,由“U”形防滑落套或“L”形防滑落板形成对顶杆手柄的控制,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U”形防滑落套移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杆;2、双套管;3、环形圈;4、锁紧螺丝;5、“U”形防滑落套;6、手柄;7、“L”形防滑落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或2所述的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包括双套管2、顶杆1、“U”形防滑落套5和顶紧螺丝4,在双套管2的下端外缘套有环形圈3;“U”形防滑落套5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锁紧螺丝4铰接连接环形圈3的两侧螺孔,“U”形防滑落套5下端的内面处于两顶杆1下端的手柄6下方;所述环形圈3的内壁与双套管2下端外缘为过盈配合;或环形圈3的内壁与双套管2下端外缘通过胶粘固定连接。
结合附图3给出的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另一替换方式,在双套管2的下端外缘套有环形圈3,两“L”形防滑落板7的上端分别通过锁紧螺丝4铰接连接环形圈3的两侧螺孔形成铰接连接,两“L”形防滑落板7下端的内折弯板分别处于两顶杆1下端的手柄6下方;所述环形圈3的内壁与双套管2下端外缘为过盈配合;或环形圈3的内壁与双套管2下端外缘通过胶粘固定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结合附图1或2,在原有的双套管2下端安装环形圈3“可胶粘固定连接”,然后使用锁紧螺丝4穿过“U”形防滑落套5上部的两端孔后连接环形圈3的两侧螺孔,在需要下拉顶杆1时,将“U”形防滑落套5扭向前部,使顶杆1脱离“U”形防滑落套5的控制便可下拉顶杆1作业,作业完毕后将“U”形防滑落套5置于手柄6下部即可;结合附图3给出的低弹丝顶杆防止下滑装置另一替换方式,在原有的双套管2下端安装环形圈3“可胶粘固定连接”,然后使用两根锁紧螺丝4分别将两“L”形防滑落板7的上部连接在环形圈3两侧的螺孔上,在需要下拉任意一根顶杆1时,将对应下拉顶杆1手柄6的“L”形防滑落板7扭向前部,使顶杆1脱离“L”形防滑落板7的控制便可下拉顶杆1作业,作业完毕后将“L”形防滑落板7置于手柄6下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吉通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吉通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8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