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9022.2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5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方魏;赵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健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平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步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或者动平衡车是一种先进的短途代步车,比如目前市场上的ninebot系列自平衡代步机器人,是直接利用电能作为动力,并通过内置的微机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姿态测量传感器,感测车身的姿势状态,通过高速处理器计算出控制指令,驱动马达来移动车身。
现有技术中,驾驶员需通过控制油门或手动形变开关的方式来使平衡车分辨载人模式和无人模式。但是,当驾驶员离开平衡车时,如果忘记关闭油门或手动形变开关、或误触油门或及开关,会判定其仍为载人模式,平衡车有可能会进入动作状态,导致一定的潜在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便于拆装与运输的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包括车身、组设在车身两侧的车轮、固设在车身上表面上的转向机构、组设在转向机构上操纵杆、组设在操纵杆上的车头、组设在车身上的支撑脚及组设在车身上表面的至少两个脚踩触点,所述脚踩触点位于所述转向机构的两侧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包括位于车身另外两侧的前端与后端,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位于前端的转向器,所述操纵杆连接在所述转向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操纵杆包括主体部及将主体部固定到所述转向器的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在侧面方向上的投影呈S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上包括照明灯及组设在所述车头上可拆装的仪表盘。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机壳、设在机壳前端的前挡板及设在机壳后端的后挡板,所述支撑脚设在前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前挡板上的固定部及连接在固定部上以用于支撑车身的转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还包括设在车轮与机壳上之间的护栏,所述护栏上设有以用于搬运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包括组设在转向器上的远光灯、组设在前挡板上的近光灯及组设在后挡板上的尾灯。
进一步地:所述脚踩触点的数量为四个且在转向机构的两侧呈均匀对称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至少存在以下优点:所述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转向机构两侧的脚踩触点,只要接通任意一个即可接通开关,使平衡车启动,反之脚离开脚踩触点即可停止工作,安全可靠;操纵杆通过螺帽连接到转向机构上,不仅拆装方便,还便于运输,并且操纵杆呈S型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更方便操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身;10、机壳;11、护栏;12、前挡板;13、进风口;2、转向机构;20、转向器;3、车轮;4、操纵杆;40、主体部;41、螺帽;5、车头;6、支撑脚;60、固定部;61、转动部;7、脚踩触点;8、照明灯;80、远光灯;81、近光灯;82、尾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包括车身1、组设在车身1两侧的车轮3、固设在车身1上表面上的转向机构2、组设在转向机构2上操纵杆4、组设在操纵杆4上的车头5、组设在车身1上的支撑脚6及组设在车身1上表面的至少两个脚踩触点7,所述脚踩触点7位于所述转向机构2的两侧分布。一种智能体感平衡车包括位于车身1另外两侧的前端与后端,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位于前端的转向器20,所述操纵杆4连接在所述转向器20上。操纵杆4包括主体部40及将主体部40固定到所述转向器20的螺帽41。可以使得操纵杆4和转向机构2的分离,便于拆装与运输。主体部40在侧面方向上的投影呈S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健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健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9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三轮的独立悬挂侧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用雨伞支架